寶寶在這3個時間段免疫力最差,照顧不好易生病!
作為家長,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寶寶一言不合就生病,看著寶寶五官都擠到一起的小臉,家長們沒有一個能淡定的。
但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寶寶的抵抗力,卻是我們家長一手給摧毀的!
家長的哪些行為會損壞孩子的免疫力?
1、過於乾淨
好的免疫力並不是生來就有的,必須通過接觸各種細菌、病毒,才能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抵禦病菌的入侵。所以,孩子生活的環境應該是「清潔」,而不是「無菌」!
家長總用消毒劑清潔寶寶的生活空間、玩具、衣服,或者在母乳喂養前過度清潔乳房……都會減少嬰幼兒接觸正常細菌的機會,不利於免疫系統的完善。而且有研究顯示,過度清潔可能增加寶寶患濕疹和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危險。
2、拒絕接種疫苗
什麼是疫苗?它其實是病毒和細菌的改良版,具有免疫性,但不具有致病性,能夠直接為寶寶提供特定抗體,或者刺激身體產生特定抗體,來對抗相應的傳染病,降低孩子的患病風險。所以,疫苗是項非常偉大的發明,家長一定要按照疫苗接種本上的時間給寶寶接種。
由於這兩年不斷有」疫苗事件「被報道出來,很多家長」談疫苗色變「,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也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接種一類疫苗就可以,二類疫苗能不接種就不用接種了。二類疫苗雖然是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疫苗,但這並不代表它不重要,它是對一類疫苗的補充,多接種一種疫苗,孩子就多一份保護。
3、濫用抗生素
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孩子的病儘快好起來,會自己或督促醫生使用抗生素,這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首先,抗生素只是細菌感染的剋星,所以如果寶寶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並沒有作用(副作用倒是有的)。
再者,幾乎每種抗生素都存在耐藥現象,尤其是在沒有用夠療程的情況下,這會導致孩子病情反覆,更容易產生耐藥性,使治療效果下降。而且抗生素本身會對肝、腎、胃腸道造成一定損害,當一種抗生素不行,又轉而求助另一種更高級的抗生素時,就會嚴重影響治療的進程。
所以,家長在使用抗生素前,最好先諮詢醫生。如果經過醫生確認,寶寶是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再向醫生詢問正確的用藥方式,包括每次吃藥的間隔時間、需要吃多少天、可否在症狀好轉時停止服藥以及藥吃完後,需不需要複查等。
4、長期給寶寶吃營養品
為了讓娃的抵抗力棒棒噠,有些家長會熱衷於給寶寶吃營養品,什麼瓶裝的、盒裝的、國產的、進口的,應有盡有。但你知道嗎?盲目補充營養品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擾亂免疫系統的平衡狀態,使孩子更容易生病。
家長也不要寄希望於吃哪種特定的食物就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均衡營養對寶寶來說才是最好的」養料「。說的更直白一些,想要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就要讓他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
5、把寶寶裹成「肉粽子」
老年人新陳代謝慢,比較怕冷,所以總以為孩子也怕冷,習慣給孩子穿很多。在很多老人的觀念中,孩子的穿衣公式應該是:大人穿一件,孩子穿兩件;大人穿兩件,孩子要穿四件....
但現實是孩子們新陳代謝快,往往怕熱不怕冷,如果給他們穿太多衣服,背上、頭上很容易就汗津津的,一見風就更容易感冒、生病。
那寶寶穿多少才適合呢?小一點的寶寶可以穿得比大人多一件,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穿得跟大人一樣多,甚至比大人少一件,只要寶寶的頸背部溫熱無汗,就表明穿得剛剛好。
寶寶在這3個階段最易生病
寶寶的免疫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到十幾歲時會達到成人的水平,在此之前,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還要經歷「幾道坎」,需要家長尤為警惕!
1、6個月左右
有個神奇的現象,不知您發現沒有?6個月前的小baby雖然看著較弱,但很少生病,反而到了6個月以後,感冒發燒什麼的,才源源不斷地來了。這是為啥呢?
這多虧了來自媽媽體內的抗體!寶寶在子宮內居住時,媽媽體內的抗體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寶寶,承擔起「健康衛士」的責任,並在寶寶出生後,還在繼續保護著他。不過,這些抗體會隨著時間不斷減少,在寶寶6個月後就差不多消失殆盡,這就是為啥寶寶6個月後更易生病的原因了。
所以,在寶寶6個月左右時,家長的警報就該拉響啦!隨時進入備戰狀態!
2、斷奶時
寶寶獲得免疫力的途徑,除了從娘胎裡帶來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渠道:母乳!尤其是初乳中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和抗體,可保護新生寶寶對抗感染,免遭疾病之苦。
而斷奶會活活切斷了這一寶貴的渠道,如果此時細菌、病毒伺機來搗亂,寶寶的免疫系統就容易「淪陷」。所以,斷奶有風險,媽媽需謹慎!
斷奶時間不可過早!什麼時候斷奶比較合適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喂養要持續2年,但是我們國家普遍做不到,根據我國國情,1歲左右斷奶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這個時候,寶寶已經開始萌牙,胃腸道的消化能力加強,生理上已經適合斷奶了。
斷奶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準備工作沒做好或者季節不合適,都很容易導致寶寶不適應,身體抗議,出現疾病。
那怎麼斷奶才正確呢?點擊標題查看。
3、剛入幼兒園時
很多家長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好好的,去了幼兒園會生病?原因嘛其實很簡單!
在幼兒園裡是集體生活,比較容易交叉感染,一旦某個小盆友生病了,就會增大其他孩子的患病幾率。再者,寶寶第一次離開家去幼兒園生活,難免會有各種不適應,情緒會因此變得緊張、焦慮,這也會讓寶寶抵抗力下降。
這種情況該怎麼破呢?
首先就是在文章開始提到的,做好疫苗接種,為寶寶建議免疫防線!
其次,是需要家長自覺遵守的,也算是一種社會公德吧!如果發覺自己的孩子得了傳染病,就暫時先不要帶到幼兒園了。幼兒園環境密閉,一個孩子得了,就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孩子,造成爆發流行。
另外,做好寶寶的心理工作。在入園前的前半年,家長可以帶寶寶去參觀要上的幼兒園,提前幫助寶寶了解幼兒園的環境。平時還可以多給寶寶講講上幼兒園的好處,比如有好多玩具、漂亮的老師、還有可愛的小夥伴,還能學到很多新本領等等......以便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更不知父母之不易!當然,也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但如果我們平時能多一些學習,對孩子的生理成長過程多一些了解,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防患於未然!而一旦疾病來臨,處理起來也會少一些焦慮、多一份從容!
作者李靜遠,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醫知袋鼠專家團成員,在小兒呼吸、消化系統疾病,新生兒疾病,重症監護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各類兒童貧血、惡性血液病的診斷與治療。
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還有其它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i1zdaishu),點擊菜單「專家預約諮詢」,即可向李靜遠醫生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