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強震| 大陸救援隊進入災區了嗎?
沒有。
或許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花蓮地震,大陸救援隊能進入災區嗎?
答案會是:不能。
一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難想見,2月6日花蓮強震發生以後,僅從大陸的諸多新聞報導中,可見的只有這樣的內容:《大陸同胞高度關切台灣花蓮強烈地震》《台灣強震造成重大災損 大陸各界送去溫暖》等等,「高度關切」「送去溫暖」,像是一個眼巴巴盼著能搭把手、尷尬的旁觀者。
直到今天,網上悄悄地,有了這樣兩條新聞,一條來自台灣,一條來自大陸:《大陸願派救援隊赴台救災陸委會表示感謝但稱暫無需援助》《日本派遣救援隊參與台灣地震救援將助搜索失蹤人員》。
第二條新聞來自環球網,只有悄無聲息的89個字:據日本時事通信社2月8日報導,鑑於台灣東部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地震,日本政府8日派遣專業救援隊趕赴災區,參與地震救援。救援隊由警察廳和消防廳人員組成,將參與失蹤人員搜索和救助活動。
而第一條,原文則在台灣的媒體上被這樣刊載:《中共要派救援隊入台救災台用一個理由拒絕》。
其實,大陸救援隊被這個「理由」拒絕過很多次了,這句「目前我們有足夠的人力和設備來支持救援行動,我們非常感謝他們的提議,但到目前為止並不需要他們的幫助」 ,被台當局用來搪塞過許多來自大陸的善意。在地震發生不久後,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曾將這個意思如此對日本官方回應:「目前還要看島內有沒有這個需要,現在是救人第一……這樣的災情,以台灣的能量應該還是足夠的。」
看來現在,台灣的能量不夠了,然而國台辦、海協會在表示願意提供包括派遣救援隊在內的救災協助之後,得到的回應是:「已代表政府'通告'國台辦表示感謝,台灣救災專業人力及器械等能量均充足,目前無需外界援助」。
二
就像前面提到的,這已經不是台當局第一次拒絕來自大陸的善意了。沒有一個正常人樂見台灣或是大陸面臨這樣不期而至的天災,但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都知道,也都期盼著,在天災面前,兩岸能夠利用這樣淡化了政治的場景,去多做一些彌補裂縫、縫合親情的舉動。
島內統派媒體《中國時報》發表快訊評論道:「 對於大陸的這一份關心與善意,蔡英文不妨從人道立場主動表示歡迎…… 大陸搜救隊,因大陸幅員廣闊、時時受天然災害威脅,故在救災工作上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救災能力備受國際社會肯定」
「 就算蔡政府還是要堅持'政治思考',反而更應該批准大陸搜救隊來台,因為,蔡政府若有此胸襟,等於是為封凍近2年的兩岸關係,融去第一道冰牆,讓彼此僵持住的關係,有機會遞出第一個橄欖枝。」
不過看起來,台灣已經全面被蔡當局化作一塊調色板了,這塊調色板上,只問藍綠,不論是非,只有他我,沒有人道。
當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被問及拒絕大陸救援是否是錯過了與北京打破僵局的機會時,他說:「這是一場自然災害,救援是人道主義行為,不應該把這當作政治聯繫的橋樑。」
但M503爭議爆發時,對於拒絕春節加班機,他卻對外表示這是權宜之計,並喊話對岸要儘速協商飛安。這兩起事件相隔不遠,但兩種態度卻讓人不知今夕是何夕。
三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台灣也派出相當多救援隊前往災區救援,這一點也在兩岸互動中被時常提起,不過在大陸方面提起台灣的援助,更多的是感恩與理解,在台灣許多網民的口中,卻變成了大陸方面忘恩負義、無情無義的表現。
不得不說,這其中有台灣方面許多居心不良者的可以引導。
1999年的「921大地震」,到現在還流傳著「大陸阻礙俄羅斯救援隊借道趕赴台灣並限制隨隊醫生登機」的謠言,這條假新聞今天還掛在台灣陸委會的網站上;在大陸方面針對「 921大地震」的捐贈中,台方表示只要錢、不要物資、不接受中國救援隊入台;2009年「88風災」,對於來自大陸的援助自然也是只要錢,物資說「要看看是什麼是否需要」,緊接著便有「災區民眾疑大陸捐贈板房甲醛超標不肯入住」的新聞,部分台灣媒體還將此解讀成新時代的「木馬屠城」。
面對天災,人人恐懼,可海峽餘震其實卻是人禍,它是政治板塊的碰撞從1996年台海危機到1999年「兩國論」再到陳水扁時期「一邊一國」以及現在,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而積蓄的能量是甲午戰敗乙未割台到台灣光復內戰又起再到如今「統獨」意識形態的流變,世紀行過蔓延至今。
消弭這種能量的力量,不在地理而是人心,是血濃於水兩岸一家親,還是大陸是台灣「唯一之敵國」,端賴政治人物是以個人政治利益盤算還是以人民福祉為念。
四
在花蓮強震造成巨大破壞、餘震仍未結束的此刻提起這些,並不是為了挑起兩岸間的仇恨,而是希望大陸的善意能被看見,被接受,並不被誤解,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變成兩岸網民嘴中又一個可笑的辯論話題:當初大陸究竟有沒有提供援助?
其實,儘管陸委會已經代表台當局「通告」大陸不需要幫助,但民間的協助早已行動起來了,參加過16年高雄地震救災的浙江公羊隊志願者昨天已經抵達花蓮災區,合力參與救援。
參與救援的各地誌願者
志願者在給受災群眾分發食物
儘管只有兩三人,但這是真正的涓涓細流,密密縫合、療愈著兩岸被人為不斷拉扯的裂縫,希望這樣簡單而直接的善意,也能得到同樣簡單直接的回應,或者是微笑,或者是大拇指,或者是擁抱。
最後放一條看起來不那麼讓人開心的新聞吧,也免得看了這樣的文章,會被人數落是「玻璃心」,玻璃心即使脆弱,但至少純潔,它所不能承受的,不是壓力,而是尖銳固執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