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泡茶的14種方法,健脾生津、運濕止利、運脾止嘔、益氣固表
茯苓赤芍茶
原料:茯苓5g、赤芍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利水,活血。
用途:水腫;血腫;耳源性眩暈。
來源:傳統藥茶方。
茯苓桂枝茶
原料:茯苓5g、桂枝3g、烏龍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陽化氣行水。
用途:心陽上逆所致心悸、奔豚、眩暈;痰飲阻遏心陽所致胸閉悶、咳喘、背心冷;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下垂症見陽氣虛弱者;頑固性風心病症見心陽不足者。
來源:傳統藥茶方。
茯杏茶
原料:茯苓5g、杏仁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開肺運脾,運濕祛痰。
用途:胸痺胸閉悶、心悸伴咳喘;冠心病伴有咳喘。
來源:傳統藥茶方。
茯苓蠶茶
原料:茯苓5g、僵蠶3g、全蠍2g、郁金3g、花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茯苓、僵蠶、全蠍、郁金至水沸後,沖泡花茶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祛風解郁。
用途:乙腦後遺症失語;風痰眩暈。
來源:傳統藥茶方。
茯連茶
原料:茯苓5g、黃連3g、天花粉1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生津止渴。
用途:腎水不足心火旺所致消渴症。
來源:《德生堂經驗方》。
茯苓止利茶
原料:茯苓5g、木香3g、紫蘇3g、木瓜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運濕止利。
用途:洩瀉下利不止。
來源:《百一選方》。
茯苓夏姜茶
原料:茯苓5g、半夏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運脾止嘔。
用途:嘔吐、心下痞滿。
來源:《金匱要略》。
苓桂術甘茶
原料:茯苓5g、桂枝3g、白術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運濕,溫化痰飲。
用途:痰飲內停胸脅脹滿、眩暈、心悸;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心髒病或慢性腎炎所致水腫屬陽虛者。
來源:《傷寒論》。
茯苓益氣茶
原料:茯苓5g、防己3g、黃芪3g、桂枝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茯苓、防己、黃芪、桂枝至水沸後,沖泡甘草、花茶後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益氣固表,利水消腫。
用途:風水汗出惡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濕痺肢體重著。
來源:《金匱要略》。
茯苓消腫茶
原料:茯苓5g、白術3g、郁李仁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消腫。
用途:水腫。
來源:《不知醫必要》。
茯苓白術茶
原料:茯苓5g、白術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運濕。
用途:脾虛食欲不佳;水腫;腹脹。
來源:傳統藥茶方。
茯苓山藥茶
原料:茯苓5g、山藥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健脾補腎。
用途:小便多、滑數不禁。
來源:《儒門事親》。
五苓茶
原料:茯苓5g、豬苓3g、澤瀉3g、白術3g、桂枝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至水沸後,沖泡花茶後飲用。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化氣利水,健脾祛濕。
用途: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燥不得眠。或外有表證、內有飲停,發熱、頭痛、小便不利、煩渴引飲。或水濕內停水腫身重。
來源:《傷寒論》。
茯苓茶
原料:茯苓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抗菌,利尿,降血糖。
用途: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咳逆;嘔瀉;淋濁。
來源:傳統藥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