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味簡單中藥,根治慢性腎炎尿蛋白高有奇效
石韋:利水通淋,清肺洩熱。治淋痛,尿血,尿路結石,腎炎,崩漏,痢疾,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金瘡,癰疽。產長江以南各省區,北至甘肅(文縣)、西到西藏(墨脫)、東至台灣。印度(阿薩姆)、越南、朝鮮和日本也有。[2] 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河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白茅根:別名茅根、蘭根、茹根(《神農本草經》),地菅、地筋(《名醫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根(《青海藥材》),茅草根(《江蘇植藥志》),甜草根(《河北藥材》),絲毛草根(《中藥志》)。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茯苓:別名: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的調養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洩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症。
豬苓:別名朱苓,豕零、猳豬屎、豕橐、司馬彪、豨苓、地烏桃、野豬食、豬屎苓、豬茯苓、野豬糞;:利水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淋濁,帶下。
葛根:明朝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對葛根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認為葛根的莖、葉、花、果、根均可入藥。他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葛,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弊,起陰氣,解諸毒”。
雞血藤: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造紙和編織的原料;藤供藥用,有行氣、扶風、活血的效用;根入藥,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殺蟲的作用。 藤與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類、樹脂。
女性,49歲。患慢性腎炎,持續性蛋白尿十余年,均在一百至三百mg以上。初診時,咽干口渴,二便如常,雙下肢微熱,時或疼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尿蛋白為三百以上。證屬濕熱內瘟,迫及下焦。臨床應用本方治療五劑後,症減,尿蛋白200,尊原方石韋加至50g,繼服一個月,尿蛋白少於50,多為陰性。徹底告痊愈。
驗方: 石韋45g,白茅根30g,茯苓、豬苓、葛根各15g,雞血藤25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一劑,加水適量,頭煎六十分鐘,二煎四十分鐘,兩次煎液合並混勻,分早晚兩次服用。
本方具有清肺止咳,涼血止血之功。主治頑固性蛋白尿,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系感染患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多例,一般服藥一劑見效,五劑根治。療效獨特顯著。隨訪多年未見復發。獻方人:李文瑞 國家級名老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