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日本農村高清老照片:日本農民富起來了,但也有茅草屋 (圖16張)
1/16 這是一組120多年前的日本農村老照片,那時候的農村看起來滿富裕。
2/16 磨米的農民
3/16 農家女和孩子走過一片竹林。風景很美
4/16 富士山腳下磨米的農民
5/16 日本農村,小橋流水人家
6/16 農民從田裡農活歸來
7/16 熊本縣岡原村的農家女
8/16 茶農正在洗茶葉
9/16 今治某村農民和孩子趕集歸來
10/16 耍猴戲的藝人
11/16 鄉村樂隊
12/16 磨麵的農婦
13/16 漁民打漁歸來
14/16 砍柴歸來的農民
15/16 麥子豐收了
16/16 當然,那時候日本農民也有窮人,像這種茅草屋也不在少數
明治維新止於何年?意見紛紜,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制定和〈教育敕語〉頒布構成了明治政府的法律架構與政治意識形態,而帝國議會召開則確立資產代議民主的成型,作為一個結點,差距不會太遠。
這組相片出自120前,約莫就是:明治33年(1900)左右;那年嘉仁親王(大正天皇)結婚,而中國正在鬧義和團事件。
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 Meiji Ishin ),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經濟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產興業,掌握新式技術,實現國家工業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戶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染指琉球,並積極實現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維新十分有意義,因為它是當時亞洲眾推行改革的國家之中,唯一成功改革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