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被強國人同化」之後變得「超接地氣」的悲催品牌
以嚴格控管網絡為名的中國大陸,為了讓人民習慣網絡上的限制,先後推出了百度、微博、微信等,用來取代Google、Facebook和Line的手機app和網站,不過這也不是中國第一次推出這種「原創性」的發明了。
根據sina報導,許多外國品牌在進駐中國時,由於一開始普及度不高,或想早日融入中國市場,往往會取一個比較「接地氣」的品牌名稱;但所謂名不正則事不成,名字取得好品牌熱度就青霄直上,至於取不好嘛……那就要看多不好了。
以下是5個連大陸人自己都接受不了的「土味品牌名稱」,只能說要接地氣有很多方法,為什麼偏偏接成這樣呢?
#1 可口可樂(source:INDEPENDENT)
▲「可口可樂」最早於1927年被引進中國市場時曾被譯作「蝌蚪啃蠟」,棕色液體甜中還帶苦味,打開瓶蓋甚至還會冒出氣泡,想當然耳這種奇怪的飲料在當時銷量不是太好;後來由一名人在英國的上海教授蔣彝改譯「可口可樂」,這才成功打入中國市場,也成為目前廣告界最廣為人知的品牌名稱。
#2 Airbnb(source:sina)
「airbnb logo png」的圖片搜尋結果
▲常旅行的人想必對這個網站不會陌生,Airbnb是一個短期出租住宿的品牌;但在中國由於競爭激烈、對手品牌紮根較深,便在進軍中國的兩年後取了中文名「愛彼迎」,但顯然中國年輕人不太買帳,有人認為這聽起來太像汽車旅館的名字了。
#3 麥當勞(source:twitter)
▲近期中國的麥當勞由於股權更動,投資公司由「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金拱門中國管理有限公司」,雖然官方表示這並不會影響日常業務,但「金拱門」這土味極重的名稱已經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可說是另類的黑化行銷。
#4 肯德基(source:維基百科)
▲麥當勞的對手品牌「肯德基」,在中國曾將「令人不禁吮指的美食(fingerlickingood)」翻譯為「吃手指」,這下真的是讓人嚇到吃手手了。
#5 平治(source:YouTube)
▲德國的進口車品牌Mercedes-Benz,最早進入中國市場時曾被音譯作「笨死」,後來更名「奔馳」,這才成功提高了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