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們的皮膚放大1億倍,最後超乎想像
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這個世界中的任何物質、任何物體,所以有些人產生了一種固執的觀念,他認為通過眼睛看到的東西才是實實在在的;他看不見的就不相信。看不見就不相信,這話聽起來很在理,可是在稍微高一點的層次看,它就不在理了。現如今的科學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高度,人們可以看見平常肉眼無法看見微觀世界,你能想像你的皮膚放大到億萬倍後,是怎麼樣的麼?下面帶大家一起看看!
0.1米,一米的十分之一,也叫分米,我們手所能把握的尺度。相信人類所接觸的大部分物體都是在這樣一個數量級的。看看你的周圍,鍵盤、滑鼠、手機、杯子、碗……
1釐米,不要嘔吐!沒什麼大驚小怪的,這是他手上的皺紋細部。興許你放大了還沒他細皮嫩肉呢。做好準備,我們即將進入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微觀世界。
1毫米,手上的毛孔。可是,汗毛呢?暈!
100微米,再放大十倍,依稀可見皮膚的組織結構。
10微米,一個細胞的數量級就是10微米,當然這只是一般來說。插句嘴,世界上最大的細胞是鴕鳥蛋,它是一個單獨的卵細胞,數量級是分米級的,厲害吧。
1微米,疑似生物課上學過的細胞核膜,細部。
0.1微米,一看這麼高度螺旋的結構就知道是染色體了。據了解但凡人類的細胞,裡面都會有23對染色體(46條)。
100埃,埃是一種長度單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頂上加個小圓圈來表示。100埃的數量級就能度量某些有機大分子的物質了。
看到這個規則的等距雙螺旋結構,我想你一定能夠脫口而出了。沒錯,這種物質就叫做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說的DNA。分子結構清晰可見。
1納米,我們管10的-9次方米叫一納米。現在為材料科學炒得火熱的納米技術就是說很多物質精細到納米級後將表現出很多在常規數量級上所表現不出的性質來。在納米這樣的數量級下,我們連原子都可以數清了。因此,納米級又叫原子級。 下圖是組成DNA分子的原子們,它們以共價鍵和氫鍵彼此結合成龐大的有機分子。生命就在這種複雜的結合中得以體現。敬禮!
1埃,上過中學的就都應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下圖中所表示的是密布的電子雲,我們能看到原子核外圍的電子雲比較濃。
所謂電子雲,其實並不是說一個原子擁有無數個電子,象雲霧般的瀰漫四圍。每個原子擁有的電子數都是固定的,有數的,具體依元素種類而定。這些電子行蹤飄忽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亂竄。一個電子,無數法身。就把這些電子「團團轉」的特點用電子雲來形容了。 離核近的地方出現的幾率大些,雲就密;離核遠的地方出現的幾率小些,雲就稀。
10皮米,原子核外圍的濃密電子雲。仿佛又回到了浩瀚無邊的宇宙。這樣來看每個原子都像是個小宇宙,我們的世界就這樣的周而復始著,不寒而慄著…
1皮米 ,穿過最濃的電子雲,發現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凈。原來離得遠了要吸引,離得近了也會排斥呢,保持一個最佳的距離才好。(挺象搞對象呦^_^) 什麼?你說電子陰性,原子核陽性,異性相吸,應該越近核越密才對?別逗了!真要那樣越近越吸,越吸越近,電子還不都撞到核上去,最後誰也動彈不得! 可是為什麼不是這樣呢?國家機密!就不告訴你,吼吼。
0.1皮米,走近點,這就是傳說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次方米叫做一皮米。在0.1皮米的數量級下看原子核就可以 ...
10飛米,原子核的特寫
1飛米(10的-15次方米),質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細部,亂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結構,未知的領域,那裡屬於 ...
0.1飛米,已經無法形容,這是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密集恐懼症又犯了!
一旦我們進入下一個層次,我們將會看到什麼,我們又將下一個輪迴, 我們的看不見就不相信的觀念是不在理,得轉變一下了!現代物理科學研究者也應知,要找到組成物質的最細結構,只能是徒費心機,因物質只是一種幻相,它沒有常而有質礙的最細塵粒,若在虛幻的現象界中尋找,將會離真相越來越遠,永遠也不可能窮盡其微,只有轉而研究人的內心,宇宙物質之謎才有解開之時。也許真諦就是「人生如幻影,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