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歲背熟《金剛經》,看懂甲骨文,9歲時已踏遍半個地球,只因她的父親叫李亞鵬...!
他有很多頭銜,演員、王菲的前夫,但他更喜歡被人稱為一位父親,
因為從女兒一出生,他的命運就開始了改變…
你能否想象,年僅9歲的李嫣,與父親曾連續6年每年的24節氣都去十三陵水庫,只為了完成一個科學測量,100多次,風雨無阻。
而在她年僅3歲時,就能把《金剛經》倒背如流,只是因為連續兩年半,每晚他們都會在她耳畔讀一小節。
她看似過著與同齡人格格不入的生活,卻無比自信與快樂…
對此,李亞鵬在一次演講中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第一個目標:希望她是一個有愛的人
我希望我的女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我反覆斟酌之後我確定的第一個目標,我希望她是一個有愛的人。
我女兒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唇顎裂的嬰兒,我曾經為我女兒寫下幾句話,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上帝給了你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這句話包含了我作為一個父親對她未來的期許,
當我了解醫學的救助手術後,我越來越知道無論怎樣的手術都不可能完全抹去這樣一個印跡,
我知道在她未來的人生道路中她一定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詫異的驚奇的目光,她要如何面對這樣的目光?
面對這樣的人生?第一她不可以躲避,就像我們,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孩子我們不可以躲避這個事實,我們必須要去面對她。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顆堅強的心可以面對向她投來的所有目光,
我希望她將來長大以後,當遇見這樣的目光的時候,她可以對別人詫異的目光回報一個最甜美的微笑。
那這樣一種微笑我們從何而來?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讓她長大以後能夠給予別人這樣一個微笑?我想只有愛。
在她三四歲的時候,因為每一年我要帶醫療隊去中國邊遠的地方做醫療救助手術,
有一次出發之前的一天晚上我回到家,我跟嫣說:
「爸爸明天要去內蒙,我們開車到內蒙、黑龍江,到大慶,
我說你那麼多玩具,有沒有一些你不要的,你可以給我一些嗎?我明天可以帶給別的小朋友」。
然後她說「我沒有不要的」,我想我不會勉強她,我就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當我起來的時候,臨出門之前我母親拿了一大袋子的玩具給到我說:
這是昨天半夜(其實就是凌晨了)嫣突然起得特別早,她拉著我幫她收拾了一大布袋的玩具,她說這是給爸爸的。
從那個瞬間我知道愛開始在她心中發芽生長,這是我特別願意看見的。
在這之後,她越來越多的融入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中去。
在她身邊有一個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一個女孩,在我們基金會已經十年了,
我也有意無意的讓她成為嫣生活中最要好的一個成人朋友,慢慢我想我們共同構築起她的一個生活環境,
在她的眼裡爸爸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幫助別人,
而我們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方方阿姨的工作就是去幫助別人,
當她到醫院她發現醫院的院長或者醫生、護士們也在幫助別人,
慢慢地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幫她構築了一個懂得愛、發現愛的一個成長和學習的環境,
慢慢的構建起了她的一個思想意識。
總之,就是這樣耳濡目染。
她現在九歲半,我們倆彼此的對話中從來沒討論過:
比如她會問我,爸爸我是一個唇顎裂嗎?
我也從來沒告訴她你是一個唇顎裂的孩子,你是一個天使等等這些問題。
在九年的過程中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但是我們從來沒討論過這樣的話題。
坦白講,我知道她清楚自己是一個唇顎裂的孩子,我想她也知道我是知道她是知道的。
我們倆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
在這裡對於「默契」這個詞我想著重的解讀,
如果作為一個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你跟她之間開始有默契了,那真的我想恭喜你,
因為在我的理解中,那是父母跟孩子之間很高層次的一種情感關係的建立,
默契原本是在我們的戀人之間、我們的朋友之間、我們的同事之間,能夠形成默契的又有幾個人?
當我們的孩子,尤其還是一個年幼的孩子的時候,當她能跟你在某一個點形成默契的時候,
那代表著他的情商、他的包容力、他的理解力等等是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層面他才可以跟父母形成一個默契,
而通常我們所經歷的跟父母的關係要麼對抗、要麼順從、要麼聽話、要麼表面迎合等等。
但是我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多少跟父母之間是有默契的?
所以,默契的培養我覺得是我著重想提的,所以要找到一個點,慢慢的培養你跟孩子之間的默契的感覺。
第二個目標:希望她是一個有才情的人
我將來的孩子我希望她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除了愛,排第二點的,跟所有的家長一樣,我希望她是一個有才情的人,她有些技藝,最好她能有些才華。
我想每個家長都會這麼想,她會彈鋼琴、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有很高的情商。
才情的培養從何入手?當我開始關注我孩子教育的時候,我在為她尋找老師,
因為我知道雖然我有一顆強烈的想去教化她的心,但是未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在她完成第二次手術從美國回來大概十個月的時候,我很有幸認識了一位老師,魏老師,
這位老師是研究中國的儒家教育,以及清朝的皇室教育,這是他的研究課題,
我很有幸認識了一位這樣的老師,
並且開始跟隨他為我的孩子,進行了從不到一歲一直到他上學前將近七年的一段教育裡程。
圖為9歲的李嫣在河南祖屋裡寫下毛筆字——「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李亞鵬點評「初學談不上功力,但認真和童趣可圈可點」
在這樣一段教育的裡程當中,我簡短的舉幾個例子,
比如我們做科學觀測,我們在十三陵水庫的湖邊選擇了一個固定的地方,
每年的24個節氣那一天我們盡量全家一起,還有我的母親,她的媽媽,還有我,還有她,
我們去那個固定的地方做水溫的測試,空氣濕度的測試,
如果是驚蜇,我們去找一個蘇醒的蟲子,我們會辨別植物,
網上有張照片是我們一家人背著各種工具,背著很厚的《本草綱目》,我們日積月累下來,
大概六年,一年24次,大概一百五六十次,風雨無阻。
我們堅持了160次,通過這樣一個日積月累,簡單彙報一下結果,10個月的小孩怎麼知道科學觀測呢?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一級環境,孩子天生會對父母有行為和言行模仿的特性。
所以,我們抱著她的時候就開始做剛才所有的一套流程。
當她一歲多開始走路的時候,雖然她看不懂那個表,
雖然她也不會用相機拍標本的照片,但是她已經開始去量,去摸,去刨土,拿著相機像模像樣的拍。
積累到現在,跟一般的孩子相比,甚至跟某些我們成人相比,她認識的植物可能比大多數人要更多一些,
她對自然的了解,跟自然的親近可能要比更多的孩子好一些,
這樣的一些教育我想未必是應付高考(微博)的,也不是所謂的教育所需的內容,
但是在這樣一個年齡階段我希望能夠給她更大的可以拓展的未來。
圖為李亞鵬帶女兒在田間拔雜草,經認真分辨莊稼和雜草後,掌握連根拔草的技巧。
再比如我們會教她甲骨文,今年的暑假我帶她回到我的祖籍,
我父親埋葬的地方河南平頂山,我在我們家祖墳旁邊蓋了個院子,
每年清明節會帶她回去掃墓,在那兒住幾天,當時在新浪微博我也是第一次自己把自己的行蹤做了七天的連續直播,
不是為了所謂的宣傳,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對孩子的教育,
因為我覺得它是有一定的可分享價值的。
我們在堂屋,在家裡祖先的牌位面前我教她甲骨文的「祖宗」兩個字,
解釋「祖宗」的含義,李嫣現在也認識相當數量的甲骨文。
圖為李亞鵬父親安葬的祖墳地,李亞鵬背著女兒祭祖
關於才情,她畫畫、鋼琴等等曾經都涉足過,我想強調我從來不會逼迫她學習任何一個,
如果她說我不想學了,OK,就不學了,迅速就放棄了,
就像楊軍老師提到的他們怎麼老放棄,我覺得這種解讀可能是多面的,
我希望她儘快涉及到更多,接觸到更多,從而讓她能夠選擇到一個她真正適合的。
但是經過若干年的選擇,現在她保留下來的是彈鋼琴和畫畫,這是她自己喜歡的,
我們從來不會逼迫她,也不需要逼迫她,她就自己表現出一種我們家長最願意看到的狀態,很聽話,很乖,
每天不需要督促就可以去做,但是背後是經歷過漫長選擇期的。
第三個目標:成為一個不容易被打倒的人
除了愛,除了才情,我還希望我的女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第三個我想說,我希望她長大之後能夠成為一個不那麼容易被失敗打倒的人。
很多時候家長都說我們希望孩子是成功的,望子成龍,父母之心。
但是我們可能體會到一個所謂的成功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的機遇等等,
很多東西不是我們的教育能夠去解決的,我們的教育是針對這個人本身而言。
所以,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不那麼容易被將來人生道路中所碰到的各種困難,阻力所打倒,
我希望她有一個堅韌的神經,一個堅強的生命力,這是作為一個家長我更願意訴求和培養的。
所以,在她一歲半的元旦,大雪紛飛,在北京郊區靈山,一個著名的驢友徒步的地方,
我們去爬山,那個雪厚到我的膝蓋,在雪之上茅草還有七八十公分高,她當時也大概就是那個高度。
所以,我們要在前面拿一個棍子幫她把這些雜草打開。
先講一個結果,那是我們的第一次,設定的一個目標必須達到,
然後一轉眼四年以後,到她五歲的時候我們再去靈山,從山腳下到山頂往返大概17公裡的路程,
她可以獨立的不需要的攙扶,可以從山腳下完成整個行程,用時七八個小時,
甚至我們要求她把所有的水到山頂全部喝完,下山是沒有水喝的,她學會分配她的體力。
關於堅強,我再舉個例子,在她三歲多的時候,她可以倒讀《金剛經》。
怎麼做到?很難嗎?一點都不難。教育是有方法的。
如果你想試試,你只要每天在她睡覺之前在她旁邊拿出《金剛經》很認真指著每一個字「如是我聞」,
每天晚上念兩小節就可以了,只是把她放在旁邊,無需干涉她,堅持兩年半,你的孩子一樣可以做到這一點。
為什麼做到這一點?《金剛經》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是最根本,最有力量的一部經書,
到底是什麼力量或者什麼樣的根本,坦白講我也不能詮釋它,那麼好,我們就先給予孩子。
我相信她在人生道路上當有一天她自己有能力解讀《金剛經》或者發現自己身上那種力量的時候,當年的教育可能會從隱性變成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