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控制不住「吼叫」的媽媽,不是真的脾氣差,只是「這句話」說的太多了!
那麼首先,請你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你竟然看到的是這樣一句讓你失望的話,這個方法眾所周知啊,還用你說?
沒錯,我今天就是要來談一談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對著孩子吼叫,又如何做到不對孩子大吼大叫。
我們先來反思一下自己,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吼過自己的孩子?
初為人母的時候,我們幾乎日夜守護自己的小寶貝,雖然這個小寶貝「待機時間極短,需要兩小時一充,鈴聲響起來很奔潰,而且完全沒有說明書,也無語言系統,全靠自己摸索」,但又有哪一位媽媽不是溫柔至極的去呵護自己的寶貝。
等到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學會說一句話,我們重複上幾遍、幾十遍,這時孩子還是不會說,那也沒關係。我從來沒見過哪一位媽媽對著自己尚在牙牙學語的孩子吼叫。
為了滿足孩子想學走路的行為,媽媽會彎著腰拉著孩子的雙手走很久,即使累的直不起腰來,這時孩子還是不會走,那也沒關係。我也從未見過哪一位媽媽對著自己尚在蹣跚學步的孩子吼叫。
時間一天天流逝,孩子也在一天天的長大。他已經學會了走路,也學會了說話並且對你說的話也有所理解。比如你告訴他,掉在地上的東西不可以再撿起來吃。他也重複著說,不可以再撿起來吃。
這樣的話每次吃飯你都會說,一直說到以為孩子已經完全明白了。直到有一天,你去廚房拿叉子,就看到孩子正撿起來掉在地上的水果往嘴裡送。你忍不住大吼一聲:丟掉,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掉在地上的東西還能吃嗎?
聽,一個每次被吵時總要用上的一句話——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就是,我跟你說過很多遍了,你早已經該懂了,怎麼還是犯錯呢?這不是明擺著讓我生氣麼?在整個事件裡,媽媽似乎一個人分試兩角成功讓自己怒氣衝衝,對孩子吼叫。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對孩子開始有了期望值,但是又不瞭解孩子的一些年齡特點。平時裡孩子跟媽媽的交流甚至給媽媽造成了錯覺——以為孩子已經懂了。事實上,在你說的那一刻孩子確實懂了。只不過一回頭,他又忘了。
這正是兒童的記憶特點:
1、記得少,忘得快。
2、記憶缺乏目的性。
3、記憶方法呆板。
4、記憶不精確。
我們常常以大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孩子,加上一些過高的期望值,所以在孩子做了一些你認為完全可以避免卻又發生了不對的事情,你的怒氣就走在了理智前面,對孩子一通大吼。
以前給孩子選擇幼稚園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介紹,說這家幼稚園挺好,老師在跟孩子說話時,全部是蹲下來與孩子平視去交流。而不是讓孩子仰著頭看著高高在上的大人。這一個小細節足以證明這家幼稚園是挺用心的。
是的,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希望每位媽媽都能「蹲下來」,希望每位媽媽的期望值都能在孩子的能力之下。不要以自己既定的思維去理解孩子,唯有這樣才能做到——不吼不叫。
在吼叫中成長的孩子不僅容易叛逆,而且就像魔咒一樣,在他以後對孩子的教育中也總是忍不住會用吼叫的方法來處理問題。我們的吼叫至少會影響兩代,一點也不危言聳聽。
從今天起,請收起自己的吼叫,時刻提醒自己永遠要把期望值降低在自己孩子的能力之下。並且一定要在心裡默念——親生的,這是我親生的。哦不對,應該是默念——他只是個孩子而已。
加油,做不吼不叫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