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不用房子和車子來衡量「成功」?!

現如今,用房產、汽車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已經過時,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並沒有買房多打算。有研究指出,千禧世代(指1981年後出生的人,到千禧年達到成年)的年輕人,現在年齡大多在30-35歲之間,相較之前,購房指數越來越低。事實上,不僅是汽車,購買汽車、購買一切貴重物品的指數都有所降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  年輕人的觀念不同

有社會學家指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年輕一代飽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們害怕沉重的貸款負擔。

信用卡常常是現代人的噩夢,不良信貸也成為年輕人擔心的事情。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現在的年輕人與父輩的觀念不同。

他們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

成功人士不將財產用來買房,他們租房住,或者進行投資;

如果你想變的「成功」,要豐富自己的閱歷,多去旅行、做一些極限運動、自己創業。

還有,年輕人不再那麼需要穩定——他們更希望生活裡有更多可支配的空間,保持經濟的獨立和生活的自主。

美國房租走勢圖

 2.  租房雖貴,購房成本更高

在美國,大家並沒有為購房存錢的習慣,因此讓工薪階層一下掏出十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在美國,房子升值空間小,購房回報率很低。據統計,從1890年到2004年,住房資產的平均年回報率只有0.4%左右。當付了首付之後,就再也見不到這些錢了;所以要是你買了一套價值40萬美元的房子,就等於和辛苦賺來的10萬塊說再見。

在美國,買房的交易費用還包括律師諮詢費,產權保險費,搬場費,加起來大約能到房價的2%到3%。

房產稅也是一比不小的支出,雖說抵押貸款的利息可以抵扣部分稅款,但實際上這在你的退稅項目中只是九牛一毛。各種和房產有關的稅足夠讓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

 3.  更喜歡自由的生活方式

美國人自身性格開朗、個性鮮明,喜歡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但是因為購房成本高,他們不喜歡被一所房子固定在一個地方。美國人的工作變動葉較大,一生中會搬很多次家。這與中國人恰好相反,由於文化差異,中國人更喜歡有一個固定的居所,房子是「家「的基礎。

另外,因為員工流動性較大,因此企業希望通過住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員工的職業選擇。企業鼓勵員工在公司附近有房,方便工作與聯繫。因此住得離公司越近,得到工作機會的機率就越大,租房更符合流動性強的工作環境。

延伸閱讀:不得不知美國人令中國人汗顏的人生觀念

在美國你會發現,生命是第—位的,生病就應該休息,帶病堅持工作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對自己都不能負責任的話怎麼指望你對他人或工作負責任?

白岩鬆在他的《你想像的美國其實是中國》一文中,一語道破了一個很多國人不願面對的現實...

提到美國,也許人們馬上會想到,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生活節奏快,都市霓虹燈閃爍,酒吧餐館歌舞昇平。人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人情冷漠,家庭觀念不強,性方面非常開放,各種消費慾望極強,錢才是上帝。到了美國你會發現,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國的狀況,與美國關係不算太大。

帶病堅持工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國內媒體—邊倒地宣傳某人時,常用的形容詞就是忘我工作到了「帶病堅持」的程度。在美國你會發現,生命是第—位的,生病就應該休息,帶病堅持工作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對自己都不能負責任的話怎麼指望你對他人或工作負責任?再說你流感什麼的還可能有傳染性。醫生都會告訴你要呆在家裡,需要自我隔離多久之後才能去公共場所,這是公共道德,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公共場合咳嗽是應該這樣掩住嘴的)

汽車洋房是生活必須品,不是富人才有

在美國說到買房,基本指的是買獨立房。也就是國人嘴裡的別墅。這個基本就是普通民宅,並非有錢人才有。還有一種排屋(中國叫聯體別墅)比更便宜些。這樣民宅3、5萬至千萬美金不等,產權是永久的

政要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能有一張和主席、總理、哪怕就是省長、市長的單獨合影,那一定很了不起了,這輩子我應該沒有希望了吧….這些政要多數人可能一生都沒有機會見到的,哪怕是遠遠地撇上一眼。而美國的政府官員因為是靠自己競選選民投票選舉出。

你有很多機會在他們竟選的時候見到他們,若你要求合影的話他們肯定笑逐顏開摟著你擺出最動人的姿勢,照完了人家還謝謝你的支持。議員等官員上任後選區的人需要幫助,給議員寫信的話肯定會收到答覆,基層辦公室解決不了還會一層層往上報。

(奧巴馬與失業建築工人喝啤酒)

家庭第一,哪怕金錢和工作都要給家庭讓路

在中國,因賺錢和工作兩地分居的人家還真不少,即使家在一地也還可能為了工作夜以繼日,把物質的東西看的超過了一切,錯過了妻子生孩子、耽誤了給孩子看病,不能給老人送終等。在美國,這樣做是會被別人鄙視的。

在美國,很多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家人的照片,其樂融融的合影透露著美國人的家庭觀念,下班後和周末的時間都是屬於家庭的,所有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安靜地聚在—起。

最近—位美國好友要做—個小手術,她丈夫取消了全部的商業會談,寧肯自己出錢支付會談方延期滯留也要去陪著她手術,這就是國外家庭觀念的典型體現。—個真實的事。

有一個隻身在美國餐廳打工的女人,對一個每天靠說唱謀生藝人說,你為什麼不去中國,我可以介紹你去做英語老師。何必那麼辛苦。說唱藝人說,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離開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工作不好嗎。我喜歡我的工作。每天和自己愛的人在—起,我很幸福。瞬間,在場的人都覺得那個中國女人更可憐。

(這樣的照片每年更新,出現在父母辦公室的桌子上)

「富」不等於「貴」

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

在美國以貌取人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富人不是靠名牌包裝的,也不是名車大房子,而是在不動聲色之中,一口整齊的白牙(非常重要),一身古銅的皮膚(有錢度假曬太陽),一副健美的身材(有閒上健身房)。最重要的是每年捐給慈善協會和教堂的大筆捐款。

真正的貴族學校。學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飯,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E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比爾蓋茨慈善基金會每年救助大量的非洲難民)

有錢不等於會生活

有話說,貴族的養成至少三代。中國現在與美國相比更像是暴發戶社會,離貴族社會相差甚遠。這個是國情決定的,也是意識決定的。美國進口食品到中國起碼翻4 倍,這還是按大宗貨品走的價。

美國食品是安全健康,但只有少數富人吃得起。碰到一個北京的進口商,我們問難道中國就不能製造健康食品?他很老江湖地拋了一句:回去做做看你們就知道了。錢且不是問題,買不到才是問題。

在中國,有錢人肯花幾千元每一個月保養自己的奔馳寶馬,不願花幾百元買個營養品保養下自己的身體。因為覺得開個漂亮的車,比起臃腫的身體棒多了。住豪華的裝修,但充滿甲醛的豪宅,卻不願買—個空氣淨化裝置。直到大病臨頭四處求醫問藥,卻不願意平時多預防,多鍛煉,均衡營養。保健?太麻煩了。

到了美國才發現,越是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生活方式越是健康的,而中國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生活方式反而不健康。奧巴馬每周堅持至少鍛煉6天,每次鍛煉大約45分鐘。只有星期天才會休息。他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衝進他的健身房開始鍛煉。還嚴格按照減肥食譜進餐。—般以巧克力烤花生蛋白棒、烤杏仁和開心果作為零食。不能說我們比奧巴馬更忙,只能是我們意識窮乏。

(很多美國人重視鍛煉身體)

讀大學是一種個人養成,而不是為了出路和提高身價

從小到大聽慣了考大學實現「鯉魚跳龍門」的故事,現在雖然不同了,但是學歷的標牌似乎依舊是身價的砝碼。在美國你會發現,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做普通工作並不新鮮,我見過印度的哲學博士開出租車、東歐的音樂家幹裝修、地理系的研究生在找到教師工作以前在傢具店當服務員、工科博士在售車店做銷售等。

反之,也會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清潔工旁聽拿到了古典文學的本科學位、而大貨車司機酷愛莎士比亞長途旅行的閒暇寫下讓圈內人震驚的劇本等,美國受過大學或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遠高於中國,而這個教育追求的是一種養成,和出人頭地沒有關係。

哥倫比亞大學清潔工用七年旁聽了一個古典文學本科,因為喜歡。我不否認。這樣的追求,多少也與國情也有關。在美國10—20年經驗的藍領年薪超過常春藤畢業生的水平。而美金的購買力和人民幣的購買力……是的,國人很累,但或許改變的起點不在於大環境,而在於心靈。

(哥倫比亞大學清潔工用七年旁聽了一個古典文學文科,因為喜歡)

離婚的男人像根草

寫到這裡我笑了,在國內的情形就不用我說了。在美國離婚的話,男人甚麼都得拿出來分一半給妻子,如果妻子沒有賺錢能力的話還要支付撫養費以保證離婚後妻子的生活水準不顯著下降,直到妻子再嫁或死亡:孩子的撫養費更是不能少,多數州規定要支付到18歲。而且男人支付的撫養費沒有退稅的優惠等等,男人離婚的話身價立馬巨幅縮水。所以,美國男人鮮有去養小三、小四的事情發生,而是下班就回家,週末陪孩子老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