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穴位養生60、70、80、90後都可試一試

艾草泡腳、紅糖薑茶,艾灸刮痧,啤酒加枸杞,可樂泡黨參……近日「養生拯救世界一說」深入90後群體,更誇張的是

連冰淇淋也要吃紅棗味的,健康綠色超喜歡。

老中醫穴位養生60、70、80、90後都可試一試

守護君還是勸你別折騰啦,身體是自己的,艾草泡腳,不如準點睡覺;枸杞熱水,不如管住嘴邁開腿;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就試試守護者發的健康科譜;腰酸腿痛、精神不振,感覺身體被掏空?那就快來看今天的老中醫穴位養生!

季節特點

冬令時節,天寒地凍,草木凋零,萬物收藏,人體陽氣內潛。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敘述了冬季的攝生法則:“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意指冬季主收藏,人體的飲食起居也應該順應自然界的特點,以免擾動陽氣,損耗陰精。所以,順應氣候變化是養生的關鍵,與服用大量的保健品相比,穴位養生是保健強身、補虛祛疾更好的選擇。

冬季機體特點

冬天天氣寒冷,人體陽氣內潛,陰盛陽衰,溫煦作用不足,容易出現寒氣凝滯、氣血不暢。在身體上可表現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不華、精神倦怠、頭暈頭痛、腰膝酸痛等一系列不適症狀。

概括分述為虛實兩種:實證多見於寒氣凝滯或氣血瘀阻。虛證多見於陽氣虛弱和氣血不足。冬季養生原則是虛則補之,寒則溫之,實則瀉之。對於寒證虛證可用溫補之法,對於實證重在調理氣機、溫陽散寒,化瘀通絡。

穴位養生

偏於實證體質:具體可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的脹痛、冷痛、刺痛;胸悶不舒、口唇、爪甲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女性經血量少、黑色血塊,痛經等。

選穴冬季可選用合谷、太衝,以開人體的“四關”穴,調理氣機,化瘀通絡。

方法:穴位刺激或按摩。用拇指指腹或指關節按揉穴位,每穴30次,早晚各一次,以穴位酸脹為度。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拇、食指併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太衝: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注:兩穴在人體均為雙側對稱。

老中醫穴位養生60、70、80、90後都可試一試

偏於虛證的體質:具體可表現為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動則氣短、面色無華、食慾不振,口唇、眼瞼、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失眠,腰膝酸軟,婦女經血量少色淡,便稀溏等。

選穴:冬季可選用關元、氣海、足三裡、三陰交、命門、腎俞等。關元、氣海補元氣;足三裡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調節機體陰陽氣血;命門、腎俞補腎益精、培元固本。

方法:艾灸溫補或穴位按摩。艾灸:上述穴位可用艾條或艾絨灸之,每次選2-4個穴,每穴灸10分鐘,以皮膚溫熱舒適為度,每週艾灸1-2次。穴位按摩:上述穴位手指指腹或指關節按揉,每穴30次,以穴位有酸脹感為宜。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肚臍下4橫指處)。

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神闕與關元穴之間)。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內踝尖直上4橫指處取穴)。

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處(約二橫指)。

注:足三裡、三陰交、腎俞為雙側對稱穴位;關元、氣海、命門為單穴。

老中醫穴位養生60、70、80、90後都可試一試

養生調護

飲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

滋陰補腎食物:芝麻、黑米、木耳、芋頭、紅薯、枸杞子、板栗等。

補虛補血食物:龍眼肉、大棗、阿膠糕等。

補氣補陽食物:牛肉、羊肉等。

起居:冬季適當早睡晚起,睡眠充足,避免低溫對人體的侵襲而引發疾病,有利於體力恢復,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天氣乾燥,適當對室內加濕,使濕度適宜,保護皮膚和鼻粘膜,預防干燥上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