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心寒的教育,就是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點醒無數父母
大姨一家有個兒子,是獨生子,從小就是這兩口子的寶貝疙瘩。 家裡什麼農活、雜活都不讓兒子幹,好好讀書就行;家裡什麼好吃、好喝的,都給兒子留著,只圖將來有出息。大姨夫62歲了,還跑到千裡外的城市裡去打工 ,只是為了給他們今年剛結婚的兒子還房貸。
但是,這兒子好像並沒有大家期望的那麼爭氣。高中時上課,經常偷看小說,之後勉強考了個大學,卻又沉迷打遊戲,浪蕩了三四年,現在畢業五六年了,工資還是三千多,手裡連1萬元積蓄都沒有。更別提結婚後,為了買房,欠下的債務,都是這老兩口在還。
可即便這樣,這兒子仍不知足,三天兩頭埋怨大姨夫:「我爸真是見識短,年輕的時候不學手藝,攢不下錢。現在需要用錢了,出去打工都沒人願意用,光知道下苦力。指望你們,我是買不上車了……」
你瞧這話說的,多大言不慚。
大姨兩口子的境遇,讓人覺得很可憐。都說養兒防老,可是他們卻在本該退休的年紀,仍要為兒子再辛勞20年。然而更可悲的是,兩口子的辛勞付出,在兒子眼裡竟然是理所應當的,他感覺自己受之無愧!
等大姨兩口子老得幹不動活了,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真是不敢想像……
「白眼狼」大多是我們親手培養的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孩子變成了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誰的責任更大一些呢?
其實,還是父母。
有一次我家吃晚飯,女兒小優就鬧了一次脾氣,因為我忘了給她拿饅頭。她坐在飯桌旁,抱著胳膊、噘著嘴,質問我:「我的飯吶?」她這態度讓我又生氣又疑惑:饅頭就在你手邊,你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這點小事還需要我伺候嗎?
但事後,我又想明白過來:以前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是替女兒盛好湯、擺好碗筷,飯遞到手裡。因為從小就是這樣,女兒已經習慣了, 在她眼裡盛湯、遞飯就是爸爸媽媽應該做的, 她「受之無愧」。在這種心理之下,孩子不但不感激我們,還會因我們忘了做這事時埋怨我們。
「過渡精養」讓孩子變得「受之無愧」
雖然我們不願承認,但事實卻擺在那裡——父母付出越多,反而越容易養出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女兒那次鬧脾氣,讓我和優爸及時醒悟了:讓女兒帶著這種「受之無愧」的心理長大,是很危險的。於是,一向「精養女兒」的我們,漸漸變得「粗糙」起來:不再一味幫女兒收拾書包、書桌,而是跟她一起收拾;不再一味幫女兒洗所有的衣服,而是把她的小臭襪子留給她自己洗。當然,也很少讓女兒吃獨食。
冬天的草莓58塊錢一斤,小優想吃,我們就狠心買了一次。雖然我跟優爸很捨不得吃,但還是沒讓女兒獨享,只不過她吃兩顆,我才跟優爸合吃一顆,只為讓女兒知道,家裡的好東西並不是屬於她一個人的。
放手,孩子才能獨自奔跑
說實話,我們為人父母,為孩子付出辛勞是心甘情願的,也是我們的本分。
之所以強調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並不是要從孩子身上索取什麼,而是為孩子的一生發展著想,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付出。
因為無論今後的工作,還是婚姻,都是需要孩子用心經營、將心比心的。而一個不知感恩的人,往往在工作、婚姻中表現得很自私,把同事的幫助、另一半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最終影響的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婚姻的穩定。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轉過一個彎來:
養孩子的目的,不是把他捧在手心,而是為了讓他學會獨自奔跑!
別為孩子做得太多
所以,如果不想把孩子養成一個「小白眼狼」,就要試著放手,別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
你拖地的時候,也給孩子一個小拖把,讓他知道弓著腰、做一個重複的動作幾十次是什麼感受;
你洗衣服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小盆,讓他知道自己的小襪子是多臭多難洗;
你做飯的時候,給孩子幾根芹菜,讓他知道一下一下地摘菜葉多麻煩……
忘恩,是人類的天性;感恩,卻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能。讓孩子知道你的辛苦,他才會理解你的辛勞,才會尊重別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