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診到凌晨,一場大病讓他醒悟...第一名中醫師的「養生8法」,50歲看起來像30歲!
「我從小沒有健康觀念的訓練,雖然為了家人生病而研讀中醫,卻在中年時忙於工作、生了一場大病,身體衰退,現在很認真在養生......」這是中醫師陳威達的自白。
陳威達,現任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名網友票選中,獲選為「中醫科」第一名好醫師。不管是肝硬化、不孕、癌症腫瘤...面對各式各樣的病人,陳威達總以耐心和細膩的態度,盡心救治,因此他的病患廣布台灣南北各縣市,甚至有人遠從美國慕名而來。
病人越來越多,陳威達的門診往往得排隊到凌晨一、兩點才看得完。長期看診到半夜,作息顛倒,幾年前的一場大病,讓陳威達領悟,要先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為病人創造更多幸福。
第一名中醫師自己在做的養生8法
陳威達在生病後,將中醫養生概念徹底地在生活中執行,今年50歲的他,看起來卻比實際年齡更年輕,他大方分享自己的養生心法供讀者參考:
一、吃粗食取代「白食」:不吃白食,意思是儘量不吃過度精緻的食物,像是白糖、白鹽、白麵粉,改吃粗糙的食物。吃胚芽米或糙米,勝過白米,因為白米提供熱量卻欠缺營養。多吃食物、少吃食品,少量多餐、飲食清淡,在清淡中,吃出食物純淨原味。
除此之外,陳威達也建議盡量吃全食,比如芹菜,一般人只吃芹菜的莖、把葉子拿掉,但有研究顯示芹菜葉的營養最多!又或者像花椰菜,多數人都吃花球、很少吃莖,但營養都在莖,全食才能吃進更多營養。
二、睡前左右轉體300下:站立姿,雙足平行打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鬆下垂,身體左右交替旋轉,骨盆以下儘量保持固定不動,只轉動上半身;當身體向左轉時,右手順勢向左轉動畫半圓式甩動,同時左手順勢向右後轉動畫半圓式甩動。當身體向右轉時則反之,如此一直左右交替300下。
此轉體動作可以排除身體濁氣、疏通肝氣,幫助睡眠。因為肝氣運行是左右走,左右轉體與肝氣運行一致。重點為疏通肝膽氣機、紓壓解鬱助眠,並且能預防壓力緊張,重點是晚上11點前一定就寢。
三、每天健走:大步快走、漫步、調整呼吸、倒著走交替。陳威達說,天氣好時他常到公園曬太陽散步,赤腳踩草皮與土地;天氣不佳時,可在室內繞著房間走。上班日若天氣好則走路上下班,一次各30~40分鐘,一趟來回60~80分鐘。
四、平甩功與站樁:近年很受歡迎的平甩功,能氣灌丹田、補腎氣強腰健骨。
1.站立姿勢,雙腳平行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向前往上平行抬舉至胸前,雙手與地面呈平行,雙手與身體呈90度,雙手掌心朝下,呼吸自然。
2.然後讓雙手像鐘擺似的自然往下往後甩動,雙手保持放鬆,不要刻意用力往後抬。
3.甩到舒服的位置,利用慣性,把雙手甩回胸前。雙手輕鬆打直,保持與地面平行,雙手與身體呈90度,五指微微舒展。
4.甩1~4次時雙膝不動後,當甩到第5下時,雙手往下往後甩的同時雙膝微微下蹲,輕鬆的小幅度地上下彈動兩次。
5.重複以上動作,建議熟練後,每次以10分鐘為一單位,一次可作一到三個單位。
陳威達還建議,平常看電視時站樁,能預防或改善腰背痠痛。
五、靜坐:端坐或盤坐,要舌頂上顎、腰桿挺直、縮下巴,可邊聽音樂,讓思緒沈澱、補足元氣。
六、簡易太極功:若時間允許,陳威達也會跟著教學影帶做簡易太極,讓頭腦放空,並疏通全身氣血經絡、長養精氣神。
七、中午適度休息,小睡片刻:「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午覺」是根據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理論提出的睡眠養生方法,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與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都是天地陰陽交替之際,也是人體經脈之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睡好子午覺,分別有利人體養陰與養陽之效。
午時,也是陰陽交會的時候,此時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稱為「合陽」,此時陰氣呈現相對衰弱之態。中醫認為「陰氣盡則寐」,所以午時也應小睡片刻,午休以「小憩」則有利於「養陽」。這時小憩只要半個小時即可,不宜太長,以免擾亂人體生物鐘,影響晚上睡眠。
午時是心經循行的時間,午睡可養心,中醫的心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心主神明,二是心主血脈。心主神明,一大部分與腦有關,所以午時覺有助於腦功能,如增加思考力、理解力、記憶力、判斷力、推理能力、反應力、想像力、創造力等。心主血脈,與心腦血管有關,所以午時覺有助於舒緩心血管系統,保健心臟護腦的良方,如降低動脈壓、降低心肌耗損、降低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梗塞風險等。
據日本的相關研究指出,如果午睡時間超過40分鐘,反倒會增加心臟罹病的風險,即午睡時間越長,對心臟健康的損害也就越高。此研究也呼應「午時小憩」的中醫睡眠養生原則。
八、建立好的信念:假如今天因為擔心身體會不好而去運動,這樣的運動效果會打很大的折扣,因為你的前提是在擔心、不信任身體。身體很多的疾病其實是來自於心,比如像有些研究顯示,有些癌症是跟長期的憂鬱有關。而要建立良好信念,除了睡眠、飲食、運動,得從心念著手,像是多看能夠啟發自己的心靈好書,以及透過信仰,尋找存在世間的自我價值、人生意義。
其實情緒上也有毒,如果讓情緒壓抑、堵塞將導致經絡不通、氣血不暢,久而久之,可能影響臟腑功能,情緒堵塞久了,當一個引爆點來時,可能產生實質病變。
春、夏、秋、冬,哪些食物最養生?
攝影:張家毓
關於四季各該攝取哪些食物最養生,陳威達先解釋,人體是小宇宙,根據「人與天地相應」的中醫養生理論:春季養生、夏季養長、長夏養化、秋季養收、冬季養藏。春季養肝、夏季養心、長夏養脾、秋季養肺、冬季養腎。即春季多吃綠色食物、夏季多吃紅色食物、長夏多吃黃色食物、秋季多吃白色食物、冬季多吃黑色食物。
他列出四季好食:
1.春─綠色食物:綠花椰、九層塔、莧菜、波菜、綠韮菜、綠茶、芭樂、青蘋果、檸檬、綠木瓜、豌豆、綠豆。
2.夏─紅色食物:紅蘿蔔、紅甜椒、紅馬鈴薯、紅山藥、紅棗、紅洋蔥、甜菜根、紫高麗菜、紅薏仁、紅豆、草莓、桑椹、紅蘋果、紅心芭樂、番茄、西瓜。
3.長夏─黃色食物:地瓜、南瓜、糙米、小米、玉米、馬鈴薯、花生、黃豆、黃椒、木瓜、金針。
4.秋─白色食物:高麗菜、蓮藕、秋葵、白蘑菇、白洋蔥、山藥、大白豆、米豆、白薏仁、大蒜、白蘿蔔、百合、山藥、白木耳。
5.冬─黑色食物:黑香菇、黑豆、玄米、黑米、黑木耳、黑棗、海帶、紫菜、黑胡椒、黑芝麻、亞麻仁子。
台灣各地農特產的當令蔬果,四季皆有的有:蕃薯、豆芽、毛豆、花生(鮮貨入秋到春)、馬鈴薯(冬春)、洋蔥(冬春)、竹筍(冬筍,11~2月;春筍,2~4月)、箭竹筍(2~4月一收,7~9一收,以秋季較好)、桂竹筍(3月開始,5、6月盛產)、綠竹筍(北部端午至白露,南部清明即有)、麻竹筍(6~9月當令)
最後,陳威達引用《聖經》當中的「喜樂的心乃是良藥」這句話勉勵讀者,「帶著良好的信念,找符合自己體能而喜愛的運動,能做到完全放空最好,才能得到運動的好處。不要帶著不好的情緒過夜,專注熱愛的事務上,就能忘卻煩惱、忘記病痛。」
好文分享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enny6696/
~更多好文推薦~
冬被使用前,先曬4小時除濕!一次搞懂羽絨被、蠶絲被、羊毛被保養使用5招
「不喝第一泡茶,其實與農藥殘留無關。」別再倒掉第一泡茶!農委會闢謠這樣說
每天重訓一小時,有氧運動50分鐘,為什麼沒變瘦?健身教練告訴你「運動減肥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