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姜、泡姜、干姜區別太大,別亂吃!
對於姜的保健的功能,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所以平時生活中人們都喜歡吃一些姜,希望能讓身體更加健康,三伏天外界氣溫最高,而人體內髒的溫度是偏低的,皮膚的開放程度高,所以體內的內熱就通過皮膚向外散發,往往就會造成陽氣不足。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吃蘿卜,夏吃姜。姜是熱的,剛好彌補了內熱向外過度散發的不足。鮮姜、泡姜、干姜區別太大,別亂吃!
1、排汗降溫
生姜中的姜辣素對心髒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環,使毛孔張開,排汗量增大,隨著汗液可帶走體內的余熱,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2、祛除風寒
夏季常吹空調,易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喝點姜糖水,有助於驅除體內風寒。暑熱和風熱引起的感冒則不宜飲用。
3、健脾胃
夏季常吃寒涼的食物,會導致脾胃寒涼之氣過盛,出現心悸、惡心等症狀,食用生姜有助於溫脾胃,以防病症嚴重。
4、防治腸胃炎
夏季細菌生長活躍,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沖泡後飲之,能起到防治腸胃炎的作用。
鮮姜、泡姜、老姜…區別太大,別亂吃!
1、鮮姜:健運脾陽、增食欲、緩衰老
鮮姜水分多、纖維少,辛辣味淡薄,鮮姜不如干姜那樣有強烈的燥性,滋潤而不傷陰大,生吃可健運脾胃。另外,中老年男性常會因胃寒、食欲不振導致身體虛弱,可常含服鮮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
2、泡姜:溫振心陽
泡姜指的是醋泡姜,醋泡生姜,又名還魂湯,是一種養生的方法,具有養胃、減肥、防脫發,防止慢性病,提升人體陽氣的功效。中裡巴人認為:吃姜時加原香醋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因為醋是直接走肝經的,肝遇到酸就會收斂,這時姜的升發功能也入到肝裡,收中有發,能提升肝陽之氣。
3、干姜:治療腎虛陽痿
干姜,是將生姜(一般選老姜)曬干或烘干而成,屬於溫裡藥,在《神農本草經》中歸為“中品”,其性熱、味辛,長於溫中散寒、健運脾陽,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干姜多用於寒飲伏肺的喘咳及脾胃虛寒見脘腹冷痛、寒洩、肢冷等寒偏盛者,也可以用來治療由於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軟、倦怠等。
吃生姜要不要去皮?
中醫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有發表健胃等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涼,具有行水、消腫的作用,故“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通常生姜皮最好不要去掉,可保持生姜藥性的平衡,充分發揮生姜的整體功效。不過,受了風寒,喝姜湯發汗,自然是去皮為好;平時喝生姜紅棗茶驅寒,則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肯定是帶皮吃,以免偏性。
小小一片姜,勝過藥千方!只要用對了姜的種類、用法,就能獲得很明確的解決效果哦!
經過一個夏天的暑熱熏蒸,身體消耗大量津液需要恢復。中醫上講肺主秋,立秋養生應當遵循“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八字法則。
1、生姜蘿卜梨水
滋陰 潤肺 治咳嗽
食材:
10釐米長白蘿卜1個,梨1個,生姜半塊
做法
所有食材洗淨切片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煮5分鐘,待溫度適宜時代茶頻飲。
【功效】
白蘿卜具有除痰潤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的作用;梨具有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作用。三者配合在一起,共奏止咳化痰、滋陰潤肺的功效。
尤對肺燥咳嗽(表現為干咳無痰,或痰少色白黏稠,咯吐不利,咽干口渴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多喝蜜少吃姜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干燥。但是,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帶來的難受。
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大白話就是喝水可以加些鹽,多喝粥湯。
食材
大米一把、小米一小把
做法
洗淨倒鍋內煮上一小時就好,喝米湯。
米湯不僅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立秋以後,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此時濕邪仍較明顯,可適當多吃些粥以健脾養胃,適量吃姜以驅寒邪。
3、姜棗茶
一杯茶喝掉秋季煩惱
食材:
紅棗4枚,生姜4薄片,枸杞15粒,紅糖適量。
做法
1、紅棗用溫水泡發後剪開去核備用,生姜切片,枸杞洗淨備用
2、將紅棗、生姜、枸杞放入鍋內,加入紅糖,加800ml清水,大火燒開,轉中火繼續熬煮。
3、水收至只有一半水時即可倒出飲用,最好將紅棗與枸杞一並食用。
如果本來身體寒氣就重,在秋季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這時候就可以來碗溫暖的生姜糯米蔥白粥,溫肺暖胃、散寒止咳。
4、生姜糯米蔥白粥
功效:解表發汗,溫中止咳
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
食材
糯米20g、生姜7片、蔥白15g,醋一勺
做法
1、糯米、生姜、蔥白分別用清水洗淨。
2、糯米、生姜放入砂鍋內,加水煮沸兩次。
3、加入蔥白,轉中小火繼續熬煮45分鐘。
4、將醋加入,攪勻,趁熱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