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到底是葷的還是素的?常見5大疑惑解密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無論是維他命、葉黃素、鈣片、魚油、蒜精、蜆精、膠原蛋白,或是中草藥萃取的人參和紅景天等,許多人只要看到「保健」兩個字,或聽朋友說「吃了有感」,就急著掏錢購買。然而,這些保健食品,素食者也能吃嗎?劑量越高越好?液狀的一定比較好吸收?想知道答案的話,請繼續看下去!

算算看,您家中擺了多少罐保健食品!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曾經公開表示,國內保健食品一年的銷售額高達1千5百億,這些錢相當於2座台北101的造價,國人對於保健食品青睞令人咋舌!然而,撇開究竟需不需要吃這麼多保健食品的問題不談,鄭欣宜營養師表示,民眾在挑選和吃保健食品時,也常出現以下5大疑惑:

疑惑1/保健食品是葷的或素的?

鄭欣宜營養師表示,判斷保健食品是葷或素,不能只看產品名稱,主要是取決於「原料來源」。以魚油和蝦紅素為例,乍看之下會讓人以為取自動物性食材,但魚油的主要成分是ω-3脂肪酸,吃素的人也可從俗稱「素魚油」的亞麻仁籽油中補充;蝦紅素名字中有個「蝦」,但除了從蝦殼中萃取之外,紅藻也含有豐富的蝦紅素。

如果是膠囊狀的保健食品,別忘了再檢視膠囊成分!有些膠囊是由明膠製成,其來源是牛骨、牛皮和豬皮,茹素的人食用恐破戒。此時,可改換植物性膠囊,通常是由纖維素構成,這種纖維素學名稱為「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簡稱為 HPMC),是由松木或棉花的纖維素提煉而來。

疑惑2/保健食品的劑量越高越好?

每個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皆有最適劑量,並非攝取越多,保健效果就越好。建議選購維生素或礦物質類的保健食品時,先參考國民健康署建議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適量補充,避免過量;若是植化素和益生菌,則建議配合外盒包裝食品標示的建議劑量。

疑惑3/保健食品該飯前或飯後吃?

有些人把保健食品當作藥,認為飯後吃比較不傷胃;有些人則認為空腹吃,吸收效果比較好。到底哪一種說法比較正確呢?首先,要澄清的是,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不能用於治病,依法也不能宣稱療效。至於什麼時候吃的吸收效果較好?鄭欣宜營養師表示,一般來說,水溶性保健食品建議飯前食用,脂溶性保健食品建議飯後食用,但因各家廠牌建議使用量和方式不相同,民眾還是依外包裝食品標示建議使用較妥當。

疑惑4/保健食品開封後,裡頭的乾燥劑和棉花要丟掉嗎?

一開始,保健食品瓶罐中放置乾燥劑的主要作用是吸濕防潮,棉花則是預防碰撞,但產品開封後,乾燥劑會大量吸收空氣中的濕氣,棉花也可能吸附濕氣和沾黏髒污,若繼續放在瓶罐或盒子中,可能導致保健食品變質,因此,建議保健食品開封後,就把乾燥劑和棉花丟棄了吧!

疑惑5/不同型態的保健食品,一定是液狀的最好?

鄭欣宜營養師表示,常見的保健食品劑型可分為粉狀、錠狀、膠囊、液態狀等,不同的劑型各有不同的特性,沒有一定誰最好,建議依據個人的需求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並注意有效成分的純度與劑量。

好文分享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enny6696/

~更多好文推薦~

破除地瓜神話:吃地瓜減肥,只會越吃越胖!

研究:戴耳機細菌多11倍,增中耳炎、外耳炎感染風險

贏過口罩!百位名醫票選有效預防感冒6招,第1名超簡單

你的「心」情好不好?中醫教你3點一看就知道

冬被使用前,先曬4小時除濕!一次搞懂羽絨被、蠶絲被、羊毛被保養使用5招

薑汁牛奶熱熱喝,防骨鬆、降血壓,睡前喝可助眠

他狂拉、血便! 竟因牛奶誘發潰瘍性直腸炎引起

動過2次心導管手術,外商總經理這樣擺脫10年吃藥人生

腳底冷不一定是虛寒體質…女中醫教您從足部4症狀看健康

牽一「腳」動全身!3招鬆足底筋膜,脹氣便秘也改善

手腳感覺異常,別忽視末稍神經循環障礙 就醫治療不輕忽

三招拉背能正姿勢!還能放鬆大腦、肌肉、內臟負擔

天冷食慾暴增?營養師推薦2飲品,喝對暖身、不發胖!

肺部老化:養肺如養命!抗老2對策讓你呼吸也年輕

「不喝第一泡茶,其實與農藥殘留無關。」別再倒掉第一泡茶!農委會闢謠這樣說

每天重訓一小時,有氧運動50分鐘,為什麼沒變瘦?健身教練告訴你「運動減肥的真相」

三餐老是在外,肥肉一圈一圈頑強地巴在腰上,冬季燃脂率高!吃這二種,減重更有成效

冬天必吃3種當季水果,降低30%心臟病風險!

身體常有靜電反應,代表身體不好?快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新鮮好吃的綠花椰該怎麼挑?這樣看切口、花蕾就知道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