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裁判非難事 目標A級國際水準
▲陳宗信。(陳宗信提供)
在棒球場上,除了對戰組合、球員和教練外,要促使一場比賽順利進行的最大關鍵就是裁判。儘管裁判並非比賽的主角,但卻是協助比賽完成的一大功臣。
台灣業餘裁判可分為3個層級,分別為C級、B級和A級。每年在各地都會舉辦C級裁判講習,而站滿3年資歷後,才能再報考B級證照,要升上A級同樣也是如此,且需有累積點數制,集滿點數後加上講習報考,最終拿到A級證照才得以站上國際賽事。
而在分級的考試內容中也有些許不同,為強化最高層級A級的專業度,越往上級的考試內容就越複雜。舉例來說,C級裁判考試的內容包含基本手勢和移位補位,而B級裁判除了有棒球規則的筆試外,包含好壞球的判斷,及臨場反應都是很大的考試重點。A級裁判講習為配合地方棒委會的時間,會不定期舉辦,而內容又比B級更為繁雜。但若有所需,有了B、C級證照的裁判們,最終都希望拿下A級的肯定。
業餘裁判除了退休或是在職的社會人士外,也有不少大專生對執法產生好奇。就讀文化大學的陳柏豪就提到,當時因為身旁的朋友號召,就一起參加C級裁判講習,在講習中也學到不少過去沒遇過的案例,拿到證照後,在棒協裁判的幫忙下,先從社區小型賽事慢慢站起,若以後還有需要還會往更上一級邁進。
而目前在台北市棒球協會的裁判陳宗信,今年才剛通過B級講習,對於上課的內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他談到,「內容一定是對裁判的基本動作、執法經驗有所提升的,考題的內容幾乎都是案例,曾經在球場上的case(案例),不論是台灣或日本甚至美國的,現在資訊發達,只要有出現相關的事情,很多case都會很快被討論交流的。」
陳宗信擁有相當豐富的裁判故事,過去是籃球員出身的他,在高中畢業後考取籃球裁判執照,但有了家庭後,因為小兒子加入社區棒球隊而開啟了他的棒球裁判之路。陳宗信說道:「社區的棒球隊主要是利用假日靠著家長和教練的興趣一手帶起來,當時兒子的教練知道我過去是運動員,即使我沒有棒球底子,也希望我能加入球隊幫忙訓練體能等等。」
有了平常的訓練後,讓陳宗信萌生考執照的念頭,「當時的我對棒球慢慢有基本的了解,想說可以去考個C級證照試試看,但因為教練執照對我這個初學者還是有點困難,所以決定往裁判執照試試看。」
報名台北市棒球協會C級證照講習後,同時遇見裁判之路的恩師-陳吉堂、曾任台北市棒球協會裁判長。陳宗信說,「當時我在上講習課的時候坐在第一排,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常常和老師對到眼,就好像我們在一對一教學一樣,接著在實習課時也在他的幫忙下才順利過關。」
說到籃球裁判與棒球裁判兩者的不同,陳宗信談到,「我覺得籃球裁判年輕化很重要,考試多了體能測試,加上籃球屬於偏進攻的運動,曾經我就聽過前輩說『沒有必要的進攻犯規千萬不要吹哨。』也慢慢拿捏籃球的速度感。」
而棒球裁判部分,陳宗信說,「像棒球就是屬於攻守並進的運動,觀眾喜歡看打者敲出全壘打,同時也喜歡看投手三振拉弓,但最重要的是,裁判並不是主導比賽最後結果,而只是幫忙比賽進行得更順暢。」
對於三年來的裁判經驗就站滿將近300場的比賽,陳宗信用場次來快速累積自己的經驗。他提到,「最大的學習就是要想辦法在狀況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若每個判決都要相當準確,就要利用每場比賽的經驗,來加強自己的本能反應,當機立斷做出判決。」
而有了B級證照後,陳宗信漸漸開始接觸成棒甲組的場次。他談到,「現在每站完一場比賽,心理層面也有不同的學習,有種慢慢突破自己的感覺,希望日後自己每個層級的比賽都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