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輩的真實告白:「孩子,我生下你,但我不欠你的!」 震撼所有父母...

一個長輩的真實告白:「孩子,我生下你,但我不欠你的!」 震撼所有父母...

「我們很有錢嗎?」美國爸爸這樣回答...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

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

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

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反觀,華人爸爸卻....

有個華人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

「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

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

所以,華人富人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

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

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

所以,古語雲:「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

就可以更好了解

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繼續看下去...

去年暑假,一個中國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

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瑪麗家,

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瑪麗照顧一下。

因此,瑪麗就開始了

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他拜託在澳洲的友人 瑪麗,

幫忙照顧他這個兒子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

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

你爸爸托我照顧你。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

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 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 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於是,瑪莉把所有生活的規矩

一次全部說好...

「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

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

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

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

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

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

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

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

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

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

總之,你要盡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

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

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

13歲已經是個大孩子了!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

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

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

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

因為在北京的家裡,

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

他說:「明白了。」

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

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

已經能做很多事,

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

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一個月後,他回到北京的家。

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

變得什麼都會做,

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

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

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

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

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圖片擷取自:spicemami)

寵愛,不是真愛!

華人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

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

自己沒有的,

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

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

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

很多父母不把孩子當人,

而是等同小貓小狗一樣的寵物。

他們像對寵物一樣,

為孩子選擇好了一切,

吃什麼,住什麼,用什麼,

過什麼樣的生活……

一切的一切。

而實際上父母們應該做的,

僅僅是對孩子說人話

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一個人。這是必須的。

因為他們真的是人,不是小貓小狗,

只需要寵愛就夠了。

希望年輕的華人父母,

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也為社會活著。

而不是再象過去父母那樣,只為孩子活著。

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

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

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

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

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

避免教出只會學習的「低能」孩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