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前輩的建議:服務業7年經驗,受用一輩子,但第一線千萬別待太久,你會失去自我
知名藝人納豆的女友林千又,日前因買手搖飲時遭店員白眼,一氣之下在臉書po文「領22K不到,服務還這麼差?」幾天內接連被網友砲轟,刻意貶損低薪階級,非常不應該,最後她因受不了輿論壓力,在臉書上公開道歉。
服務業傭人化
台灣媒體無聊透頂,除了她男友是納豆以外,這類新聞其實沒有任何被關注的必要,而納豆也不是什麼大人物,我認為一笑置之應該比嚴肅面對更好。
但接下來這問題就嚴肅了。
談論問題前,大家先來玩一個填空遊戲:「一般大眾常把的人當成_看待,如果你尊重他們,他們會非常感激,有時會回報給你想像不到的好處。」
想在空格裡填什麼字呢?您認為這句如何?
「一般大眾常把服務業的人當成傭人看待,如果你尊重他們,他們會非常感激,有時甚至會回報給你想像不到的好處。」
是的,這正是我今天想談論的主題:台灣服務業員工的「傭人化」。
我發現這一兩年媒體特愛報導「某某民眾又在便利商店叫囂」、「排隊沒領到紀念品,就破口大罵跟妳女兒一樣大的服務員」、「鳳梨酥因為用了不對的油,沒退全額就破口大罵跟你媽一樣大的阿桑」、「沒搶到一元牛排兌換卷,就怪動線設計不當,要連鎖店長下跪道歉」…這類事件層出不窮,姑且不論媒體嗜血,與常人看見攝影機後的愛演與誇張性格,這種事情的確發生在你我周遭。服務生是你的傭人嗎?應該讓你這樣對待嗎?問題就出在台灣企業總是「要求高服務品質,卻犧牲了人格素質」。更弔詭的是,高服務品質與傭人化的服務業,背後換來的卻是相對低薪的事實。
所以,你我的兒女,尤其是大學畢業後只能有服務業選項的兒女,或是二度就業的長者,未來都有可能是他人口中「服務這麼差」的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這是人的文化素養,對他人的基本尊重,趾高氣昂的人,某種程度也顯出自己內心的不足與缺憾。
高薪的條件是什麼?
台灣長期被低薪緊箍咒綁架,這不僅僅是政府與企業的問題,這也是經濟學與個人競爭力的議題。先說結論,我認為爭取高薪的條件不外乎:「提供價值」、「解決問題」、「忍人不能忍,做人不能做」、「與眾不同」、「舒適圈很大」五大特徵。
注意到了沒,上述五個特徵沒有學歷、沒有離家近、沒有製造問題、沒有從眾、沒有瀟灑說老子不幹了、沒有這個我不能做…這些選項,但往往職場工作者抱怨的總是相對低薪,沒有想想自己竟一步步走向相對低薪的魔咒。
是啦,你又會說我是資方或政府派來的打手,你要這樣說我也沒辦法。
說一個例子。
我有兩位夫妻檔學員,分別在不同連鎖居家美妝生活店擔任店長與課長的工作,店長底下帶領約15-20名正式與臨時員工,課長約有3-4名員工,夫妻的薪水加起來約八萬,常常跟我抱怨選錯行業、在新北市養兩個小孩、還要忍受新新人類難帶、奧客變多、總公司要求數字從不手軟…巴拉巴拉,然後一待卻都待了近十年。
有次在吃飯場合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能怎麼辦?不外乎那兩個方法:離職、繼續好好幹。
聽起來都像廢話,像廢話也是有哲理的。
離職?自己有其他競爭能力嗎?同產業其他公司的薪資如何?我跟你保證不會差多少,這是產業的型態,不是公司獨有的相對低薪。
繼續好好幹?總不能每天都上「靠北社團」幹譙,發洩了怒氣卻於事無補。我給這對夫妻一個建議:「把店,當你自己的店來經營」,「徹底用店東或負責人的角度來學東西,你不再只是店長了,確定學會know how後,頭也不回的馬上創業或離職」,你敢不敢?
敢就去做,不敢就不要廢話。
離開餐廳前,我又重複了那五個特徵:創造價值,解決問題,忍耐,與眾不同,擴大舒適圈。但我不忍心讓他們請客,今天我請。
服務業的絕佳訓練
我在房仲服務業待了六年,金融服務業待了一年,很能夠同理服務業的辛酸,但我認為服務業的訓練是一輩子最受用的訓練。
「鞠躬哈腰」、「面帶微笑,伸手不打笑臉人」、「忍氣吞聲」、「試著滿足多數客人,而非所有人」、「能創造價值就不會被凹服務費」、「能解決問題就有錢賺」、「人多的地方雖然不要去,但去了就要做到與眾不同」、「到哪裡都是我的舒適圈」,我因為在35歲以前學了這些東西,才讓我在35歲以後徹底翻身,永遠擺脫低薪魔咒。
但第一線服務業千萬不要待太久,我是說真的,你會失去自我,活得越來越沒有自己,滿足了顧客的需求,卻忘了自己到底要什麼。
最後,我很誠懇的跟大家說:高薪者的特質絕對是「忍人所不能忍」,那位飲料店的店員,如果您能面對趾高氣昂的女神,還能不白眼,面帶微笑鞠躬哈腰的話,你已具有高薪特質了,反之,就要小心魔咒。
好文分享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enny6696/
~更多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