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人與人的差別只在迷悟之間

聰明的爭議

聰明很好嗎?語雲:「聰明反被聰明誤!」三國時代的楊修,因自持聰明,恃才傲物,最後反招來殺身之禍;東吳的田豐,力勸袁紹不要對曹操正面作戰,袁紹不聽,將之打入大牢,出兵後果真大敗,牢中的田豐一聽,說:「我命休矣!」人曰:「你勸諫得對,袁紹一定會放了你。」田豐說: 「我素知袁紹為人心胸狹窄,我說錯了,他或許可以容我;我說對了,他必定不肯容我。」田豐的聰明,不但沒有為他帶來官運亨通,反而冤死獄中。

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宏觀與微觀

維摩居士的丈室雖小,它能容納三萬八千多作獅子座椅,能接待萬千的菩薩羅漢,就等於佛陀看整個的三千大千世界如庵摩羅果,這就是宏觀。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劉玄德前去訪顧請教,所謂「隆中對」,諸葛亮道出三國分治的遠景,這就是宏觀。

從一片雲朵可以知道天氣的變化;從一粒米可以看出農夫的汗水和辛苦;從一沙一石可以看出三千大千世界;從袈裟的一角可以看出佛像的金容慈悲;從樹木花草的成長,可以見到大自然無限生命的機能。

所謂「見到一切諸法的成就,就能見到因緣」,這是微觀;「見到緣起,就能見佛」,這是宏觀。乃至「須彌納介子;介子藏須彌」,就是宏觀;「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就是微觀。

低頭

有一個人問一位哲學家:「從地到天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為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嗎?」哲學家回答:「所以,你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間立足,便要懂得低頭!」

這段話實在深富人生哲理!古代的儒家,學子入學,先教你叩頭拜師;佛教的信者,信佛要先禮拜。甚至朋友相交,也要點頭敬禮。一個人如果不和人接觸,隨你長得有多高,隨你如何昂昂乎不可一世;但是假如你要和人接觸,你就不需要低頭、謙卑。

在佛教裡,關於低頭還有另外的解釋,所謂「照顧腳下」,意指一個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要把路走好。

抵制誘惑

世間上,到處充滿了誘惑;抵制誘惑,才能成長。夏娃和亞當不就是因為經不起一顆蘋果的誘惑,才犯下了罪業;佛陀的弟子須提那本來已經出家了,但是回家的時候,經不起妻子的誘惑,做出和修行不相應的事情,所以讓佛陀有了製戒的因緣。儒家的修身養性,主要的也是要讓人有不受誘惑的力量。

世間上到處都是誘惑。金錢的誘惑、名位的誘惑、愛情的誘惑,甚至於甜言蜜語的誘惑、富貴榮華的誘惑。這個世間上,五欲像個大磁鐵,誘惑你、吸引你,成為他的俘虜;你不想受它的誘惑,你就得有另外一套抵制的力量。

誘惑看起來是從外面而來的,眼見得紅男綠女,萬種風情;耳聽的靡靡之音,耳聞輕柔淡雅的香味,還有那輕柔溫暖的感觸,甚至一些刺激嗜好的食品,所謂財、色、名、食、睡的繩索,就會把自己緊緊地捆綁起來。人不能怪外境的誘惑,這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無力,所以才抵制不了外境的誘惑。

飛蛾投火,春蠶作繭,色不迷人人自迷,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抵制的力量,所以才在誘惑下喪失了生命。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