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院士3根心血管堵,沒手術靠鍛煉好轉!醫生:年紀大別輕易動刀
2017年12月10日,90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克智教授,在清華大學大禮堂做了一場主題為“健康是成功之本”的主題報告。①
圖片來自清華校友總會網站
黃克智:“我的心態還不老,身體健康也還可以,我目前還在上班,帶研究生,參加創新的科研項目,我還堅持每天早晨打一場網球,還能騎著電動車,在清華園裡到處活動,這一切都源於有一個比較健康的身體,所以今天我講話的題目就是:健康是成功之本!”
一、3根心血管堵塞,沒動手術,鍛煉後竟好轉了!
黃克智:“2005年我被查出3根心血管堵塞,堵塞最嚴重的一根已經達到75%,這個指標是要放支架或不放支架的分界線。可是我的自我感覺良好,我不甘心就這樣變成一個病人。
於是經人介紹我去看了阜外醫院當時的副院長楊大夫,他幫我做了系列檢測後告訴我:“如果當你打完球感到心理和生理上都很舒服,你就繼續打球。”這個結論讓我非常振奮。六年後我去阜外醫院復查,掛了300元的特需醫生,見面不到5分鐘,就告訴我:“你的情況很好,以後不必再來了。”當時我就想:這300元真值,頓時覺得一身輕松。
至今13年過去了,我仍每天清早堅持和85歲老伴一起打球40分鐘,打球回來出一身大汗,身體感到特別舒服。自那年以後,我就采取每半年檢查一次的辦法,其他一切生活照常。”
運動對於心髒病患者來說,是個棘手的問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趙威表示,一般來說,醫生首先會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如果狀態穩定,就會根據年齡、病情和生活習慣制定出適合的運動處方。②
二、醫生告訴我,這個年齡不能輕易動刀
黃克智:“5年前也是體檢發現,我肝上長一個東西,B超不能定性,趕緊轉到協和醫院,誰知協和做了一系列的檢查。三次CT、肝血池試驗……都是不能定性,最後那位大夫建議手術取出異物。我們當時也不懂,認為早取出總比晚取出更好,便同意手術。這時我兒子從美國趕回來,堅持多找幾家醫院檢查。幾位大夫同時會診,一下子拍了12張核磁共振片,有11張明確是血管瘤,另有一張看不清,結論是良性血管瘤。
第三天,一位心血管專家告訴我,你幸虧沒有隨便手術,這個年齡不能輕易動大手術,往往會引起心髒出問題,必須要慎重,絕不能病況沒有搞清楚就動刀。
不久我聽到了一個消息,浙江大學一位老師和我同樣情況,也是肝上長出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他就在對此物未定性的情況下做了切除手術,也是年過八十,手術後大傷元氣,半年時間就離開了……這裡我想說明一點,有了病,首先心態要好,別慌亂,有些東西是隨著年齡而來,不要輕易動刀。”
從醫療角度講,年齡不是絕對的“手術禁忌”,然而人體器官跟機器一樣,年頭長了,難免老化,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感冒,都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何況手術要冒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要不要做手術,根據個人體質、疾病類型等各不相同,多聽聽醫生的建議。③
三、我每天鍛煉,堅持了50年
黃克智:“我從40歲開始,堅持每天鍛煉至今已50年。鍛煉方式多種多樣,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又有興趣的項目。
一開始我選擇跑步,每天清晨一個人跑到圓明園,一邊跑一邊聽耳機學日語和法語,幾年下來,我的日語和法語達到能看懂技術書籍和文獻的水平。但時間久了總感到很寂寞。那時老伴退休了我們改為雙雙學打太極拳,堅持兩年,總覺得太極拳不出力,兩套拳下來也不出汗,就改為游泳。
我感受到游泳是一項非常全面的鍛煉,也很適合老年人活動。但是受游泳池開放時間的限制,如果游泳一小時,前後准備工作幾乎要花去三小時,一上午都沒法上班,時間的損失太大。最後我選擇打網球,我習慣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先做功課,6點出門到球場,一場球打下來出一身汗,回家洗個澡,一身輕松。”
能堅持鍛煉很棒!但醫生建議,老人早上起床後先在床上“停”10~20分鐘,然後再起,不要起來後著急忙慌地就外出鍛煉。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從溫暖的被窩突然進入到寒冷的環境中劇烈運動,對老人來說很危險。不妨將晨練時間改在下午,短暫午休後,三四點鐘出來鍛煉身體,對身體更好。④
四、人老了器官老化,不應該說是病
黃克智:“人老了各種器官都隨著老化,這是自然現象,例如眼睛花了、牙齒掉了,甚至於腰酸背痛、行動不方便了,這都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應該說是病,當然隨著個人先天、後天的各種條件會有所不同。
這些現象有人早出現,有人晚出現,也有的在有生之年從不出現。我要說的這種老化現象出來了,大家不要過於緊張、過於害怕,心態要放寬,有病治病。”
很多人只關注生理健康,其實,心態健康更值得關注。心態好到底有多重要?打個比喻,就像地裡的幼苗,如果只看重肥料、陽光等外在因素,植物不一定都長得好,還要看植物本身的生存能力怎樣。而心態好的人,就好比生存能力強的植物,能從周圍的環境中汲取養料,茁壯成長。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