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你的身邊,是否存在過這樣一些人:

明明手頭一大堆工作沒有完成,但凡同事開口,TA有求必應;

自己的生活捉襟見肘,可是朋友來借錢,卻慷慨解囊;

和別人一起出去吃飯,總是礙不過情面,一次又一次自己買單……

這樣的人在很多人眼中是“豪爽”的、“友善”的。

但是,英國的《每日郵報》卻刊文稱其為“友善病”,認為人們會為自己過度友善的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

01

《中國青年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其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92歲的英國老太太奧利弗·庫克一生樂善好施,直到年老體弱、疾病纏身,仍然會有求助者上門糾纏、索取無度,最終她無法承受,選擇自殺身亡。

奧利弗·庫克事件也許是個特例,但是生活中因為過度友善,導致自己身心俱疲的人卻屢見不鮮。

朋友阿瑞,是一個溫暖陽光的年輕人,在工作單位還被同事笑稱“便利貼男孩”。

也就是說,他的存在,就像便利貼一樣,隨叫隨到,有求必應。

“阿瑞,幫我搬下東西。” “好嘞!”

“阿瑞,幫我點份外賣。” “好嘞!”

“阿瑞,我有事,晚上幫我代班。” “好嘞!”

“阿瑞,這個項目你加班弄一下。” “好嘞!”

“阿瑞……” “好累!”

終於,阿瑞病倒了。

當我去看他的時候,他一臉疲憊地和我吐露心扉:

“他們讓我幫忙的時候,我表面笑容滿面,其實內心早已經抓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都會因為心軟答應下來。”

嚴歌苓在《陸犯焉識》中寫道:“心太軟的人,快樂是不容易的,別人傷害TA或TA傷害別人,都讓TA在心裡病一場。”

阿瑞從一個陽光溫和的大男孩,變成一個身心俱疲的職場白領,無疑是因為所謂的“心軟”,將友善的邊界無限放大,甚至遠遠超過了身體的負荷。

其實,像阿瑞這樣,擁有“便利貼”屬性的人並不在少數。

友善看上去充滿美好,但是過度友善也許會成為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世界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02

美國社會學家艾略特·阿倫森,做過一個實驗:

他將實驗人分成4組,然後讓各組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

第一組始終對人褒揚有加;

第二組始終對人貶損否定;

第三組先褒後貶;

第四組先貶後褒。

最後得出結論:人們對第四組最具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

這就是著名的阿倫森效應,即過度的友善,並不能讓對方感到重視,反倒會因為習以為常,變得廉價,若是偶爾有一次拒絕,還會將之前建立起來的好感破壞殆盡。

幾個月前的“杭州保姆縱火案”曾經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因為房東夫婦為人友善,多次包容保姆的不良行為,最後因為偷盜被發現將她辭退。

沒想到這反而激起了對方怨憤,釀成了慘痛的惡果。

古訓有雲:“升米恩,斗米仇。”

過度的友善,也許並不能收獲感恩的鮮花,反而會釋放出人性的惡魔。

作家三毛曾經在散文集《西風不識相》中描寫過她的一段出國經歷:

她在留學前曾經被家長囑咐在外恭謙禮讓,做一個友善的人。

之後,她也恪守父母的教導,事事謙讓,但是結果卻令她大跌眼鏡。

她的友善換來的竟然是其他人的輕慢,甚至被欺負。

後來她決心不再做一個老好人,開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反而贏得了外國同學的尊重。

為人友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度友善,會讓我們的付出變得非常廉價,所謂的“善”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世界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03

“為人友善本沒有錯,但是極端無私的背後往往伴隨著痛苦、孤立、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萊斯·巴巴內爾在其著作《揭開友善的面具》中對過度友善的解讀,他稱其為“

友善病”。

在日劇《賢者之愛》中,女主人公真由子年少的時候天真善良,對閨蜜百合予取予求的行為全盤接受。

於是她不斷地失去:心愛的禮物、首飾、初戀男友,甚至父親的性命……

在這樣的環境中真由子的情緒不斷壓抑,從不敢拒絕的懦弱自卑,到失去摯愛的傷心痛苦,以至於最後帶著滿腔的憤恨走上了復仇之路。

真由子的人生悲劇,恰恰證明了過度友善所帶來的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很可能影響你一生的命運。

畢淑敏在《行使拒絕權》中寫道:

“不拒絕那本該被拒絕的事物,就像菜花狀的癌腫,蓬蓬勃勃地生長著,浸潤著,侵襲我們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難以救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會有這樣的經歷:

你一次又一次地包容對方的過失,那時你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糟糕的,你心裡會想,“為什麼又是我”,“難道我真得好欺負嗎”,“是不是我太過懦弱了”……

這會讓你在自我否定當中不斷的淪陷,最終喪失自我,變得卑微,沒有了自信心和進取心。

過度友善是一種病,一旦你犯病,就無法逃離它的心理囚籠

世界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04

英國心理學專家蘇珊娜•阿布斯說:

“極端無私性格的人,沒有自己的聲音,往往會受到別人的欺負,這種性格需要改變。”

為此,她給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1. 活出自我,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而且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為他人提供幫助。

2. 學會說“不”,無須有求必應。

友善是你的修養,但是拒絕也是你的權利,一個敢於說“不”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也是充滿自信的,這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更容易獲得成功。

3. 明確是非觀,提高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每個人都需要有明確的是非觀,當有人向你尋求幫助時,你要明白你的提供的幫助一定正確的、有意義的。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絕對不會獲得別人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命中注定我愛你》中有這麼一句台詞:“今天不要當便利貼,改當強力膠,就算被撕下來,也要扒掉他們一層皮。”

雖然我們不必活得如此極端,但是你的友善必須帶點鋒芒。

誰不是第一次做人,請對自己好一點。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