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不僅是抵禦匈奴,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不得不服!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入侵,動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將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長城連接起來,重新修繕。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的秦國、趙國、燕國,到統一六國後的秦朝到之後的漢朝、晉朝、北魏、隋朝、宋朝,修建長城幾乎都成了統治者的頭等大事,明朝尤其重視對長城的修建,我們今天看到的萬裡長城,就是明朝修建的。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大型工程之一,在中華文明史上擁有獨特地位。

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不僅是抵禦匈奴,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不得不服!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根據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裡,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裡,總長超過2.1萬公裡。

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不僅是抵禦匈奴,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不得不服!

據記載,秦始皇為了修長城總共徵召了近百萬的人力,約佔當時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可見他對此的重視。那秦始皇為什麼修長城?一般認為就是為了抵禦北方匈奴,鞏固帝國的邊疆安全。當時匈奴已經統一,實力大增,如果說秦始皇是為了長治久安在匈奴入侵前修長城,很有道理。

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不僅是抵禦匈奴,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不得不服!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盡全國的財力、人力去修築長城呢?因為秦始皇不僅是我國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還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學家,他肯定算過一筆經濟賬。

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不僅是抵禦匈奴,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不得不服!

修建長城在一方面也是針對游牧民族的特性的,一般到了草原出現天災時,匈奴人就會卻搶中原的糧食與財物,因為這樣成本低收益還是比較高的,當然一般不是關於生存也不會隨便入侵中原的。而為了生死而來的匈奴就是非常可怕的,而長城的出現就是讓這些北方民族不得不考慮下成本了,如果沒有那條長城說不定中國的北方可能不止這個樣子了,滿清可能還得會更早。

秦始皇修萬裡長城,不僅是抵禦匈奴,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不得不服!

雖然一道萬裡長城可能耗費了無數的資源,但是卻最大程度的減少了軍費開支、戰爭損耗等等無底洞一樣吃錢的後患。實現了利益最大化。從此以後,匈奴南下搶東西越來越難,匈奴的持久戰被秦始皇一道城牆完全的瓦解,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中獲得糧食,進攻的游牧民族卻遠離了放牧的草場。所以,我們不得不感嘆我們祖先偉大的智慧,運用強大的經濟再加上巧妙的經濟手段,把敵人拖死在蒙古草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