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觀經》中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開示!

釋迦牟尼佛針對我等佛滅後未來世的娑婆世界凡夫,自開《觀經》下生下品文,以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演譯阿彌陀佛的根本大願──第十八願,救度十方眾生,字字珠璣,意義深遠重大。

無可否認,《無量壽經》陳述阿彌陀佛的攝生三願──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願,其中第十八願說“乃至十念”,但沒有具體說明何謂“十念”。就念佛方面,釋尊只在《無量壽經》卷下“三輩文”中,指明上中下三輩者皆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而得生。念佛方面,教我們心“念”,沒有教我們口“稱”。那麼,釋尊何時何地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呢?就在《觀經》的下輩生想文中。

下品上生與下品中生教稱佛名

《觀經》是一部十分奇特的經典,本來是釋尊專為佛滅後未來世的凡夫而說的,現今卻極少人解讀,哀哉!釋尊在下品上生文中,首次介紹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雲:“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較量之下,得知“稱佛名號”的功德力用猶勝“聞諸經名”。

其後,佛菩薩來迎接引,並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再一次強調“汝稱佛名故”,所以“我來迎汝”,往生的緣故只有一個,沒有其他了。釋尊確認了“一聲稱名,決定往生”的大義!

隨後釋尊在下品中生文中,說明“一聲稱名,決定往生”在於彌陀名號本身的功德,雲:“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釋此文言:善人為說,彌陀功德。罪人既聞,彌陀名號,即除罪多劫。”

意外之財,好運連連的三大生肖屬相,注定成為有錢人,富甲一方!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及至下品下生文,釋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怎樣用最猛利、最厲害方法,去救度此等極度愚惡之人,雲:“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此等極度愚惡凡夫教令“聞諸經名”,或“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乃至“教令念佛”等,全部都不管用!面臨危急關頭,大善知識釋迦牟尼佛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對治“下下品”的機眾,必須用至高無上的“上上法”──稱南無阿彌陀佛,更說明了“口稱念佛”勝過“心念念佛”!

但釋尊又恐怕有人誤解,以為念一聲佛號,即得往生,故言:“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如是至心”加上“令聲不絕”,正好顯示“至心”就是“至誠懇切”、相續地稱佛名號,即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的“歸宗文”所言的“是故常憶念”,或善導大師所言的“行住坐臥”,稱佛名號。如此這般,這是“具足十念”,回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所言的“乃至十念”!

意外之財,好運連連的三大生肖屬相,注定成為有錢人,富甲一方!

何謂“具足十念”

明顯地,從這段經文看,“十念”絕對不是一個數目。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具足十念”時雲:“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雲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這個“信”跟“願”都歸於“乃至十念”,即專稱彌陀佛名之“行”,順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矣。

為甚麼念佛在下輩觀才說,而不在上、中輩品說呢?因為下輩者都是遇惡凡夫,不是遇大(大乘教)凡夫、或遇小(小乘教)凡夫,更沒有定善觀行工夫,甚麼世福、戒福、行福的功德都沒有,他們怎能被救度呢?若要救度遇惡凡夫,唯有依靠超越上、中輩,或遇大、遇小凡夫功德的“念佛”殊勝行才能夠救度他們, 因此釋尊在下輩觀才說明念佛的功德。

女但是,極惡之下下品人,無有一法能救度之,連“念佛”也做不到,釋尊再出最後一招──絕招,就是“稱南無阿彌陀佛”!顯示“稱名念佛”一法,易行功高,第一至尊,其他任何法門無與倫比。

釋尊總結《觀經》時,雲:“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及後釋尊無問自說《阿彌陀經》,唯說“執持名號”,一心(專)不亂(不雜),其義相同。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