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防白髮、通經絡 關於梳頭的養生解讀
中國古代對於梳頭這件事是非常有儀式感的,幾乎是開啟和結束一天生活的標誌之一。古人梳頭不但是為了追求美麗的形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養生保健。據傳,明朝養生學家冷謙活了150多歲,他將一生養生之法整理為《修齡要指》一書,在書中提出了“十六宜”,其中第一宜就是“發宜常梳”。
治失眠防白髮
古代的女子愛梳頭,男子一樣熱衷於梳頭,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如此。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推崇“黃昏梳頭助眠法”,他對於梳頭促進睡眠有深切體會:“梳頭百餘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
陸遊不但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還是一位善用梳子養生的高手。他年輕的時候仕途坎坷,報國大志一直難以實現。晚年生活困頓,卻享有83歲遐齡,有時還能上山砍柴挑回家。陸遊每日晨起堅持梳頭,在白髮上梳了再梳,終於梳出茸茸黑髮,吟道:“覺來忽見天窗白,短髮瀟瀟起自梳。”俗話說:“千過梳頭,頭不白。”古人信奉“身體髮膚”均是父母所賜,不能毀傷,因此,即便是男子也不剃髮,所以陸遊八十開外的時候,仍然稱呼自己的頭髮為“胎髮”。陸遊詩句中關於梳頭,特別是有關晨起梳頭的著實不少,如“一頭胎髮入晨梳”“晨起發滿梳”“晨起梳頭拂面絲”等。每天早晚堅持梳頭,可疏通經氣,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防止頭髮營養不良而致的白髮、黃髮和脫髮。
拿五經疏通經絡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首,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人體的重要經脈和四十多個大小穴位以及十多處特殊刺激區均聚於此。經常用梳子梳理頭髮,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用腦過度感覺疲倦時,梳頭數分鐘,不適感會得到緩解。
拿五經是中醫一種獨特的梳頭方法。用五指分別點按頭部中間的督脈(位於頭部正中線),兩旁的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上行額部,左右交會於頭頂,從頭頂分出至耳上角)、膽經(起於眼外角,向上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左右相加,共5條經脈,所以稱之為“拿五經”。
大家可以按照這個方法每天閒暇時段用梳子梳3~5次,每次3~5分鐘,晚上睡前最好再“拿”3次。中醫認為,梳“五經”可以刺激頭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增強分泌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能防治中風等疾病。
梳子也是中醫外治器具
梳子除了梳頭,從養生保健的角度還可以用作中醫外治器具來防病養生。這裡為大家介紹幾種由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專家總結的梳子養生保健方法,供大家參考。
梳刮頸部一身輕
準備一把砭石梳子,在頸後和肩膀均勻塗抹刮痧油,先刮拭第一條線,即從上向下梳正中督脈上的風府至大椎;再刮拭膀胱經上的天柱至大杼,左右各一條;最後從風池穴刮至肩上的肩井穴,左右各一條,風池穴到頸根部從上向下刮,肩井穴從內向外刮。
梳梳腹部促消化
用梳子梳理按摩腹部,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減少腹部脂肪堆積,還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具體做法一般是以神闕穴(臍部)為中心,以梳子慢而輕柔地順時針按摩,以腹部微微發熱為度。
梳推腰背防衰老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坐班族坐久了肌肉容易僵硬,血液循環不暢,因此如果用梳背或梳柄常拍打背部或按摩背部,便可以起到按摩背部穴位的效果,促進背部血液循環,預防背痛。
位於後腰部位的腎俞穴是補腎要穴,以腎腧穴為中心的周圍手掌大小的區域都是可以溫補腎陽的按摩區域。大家有空的時候,尤其是感覺腰酸背痛、腎區虛冷的時候都可以試試用梳子按摩腎區。
梳理雙臂防疾患
中醫認為人體的手臂及手部分布著六條經脈,分別是分布在手臂的外側、由手走頭的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在手臂的內側、由胸走手的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陰心經。
用梳子像刮痧一樣刮磨這些經脈循行的部位,從手臂刮磨至手指部位,有助於促進經絡的氣血運行,使其保持順暢,而且對心、肺、大腸、小腸等臟腑的保養也有功效,力度以刮磨至皮膚稍紅為度,經常刮磨有助保持皮膚彈性,增加肌膚活力。
指壓梳尖百病少
左手持一把梳子,用右手五指指腹及指尖用力點按梳尖,有節奏的反覆點按64次,力度為指尖稍感酸脹為度;右手做法同左手。不少人都聽說過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的“六脈神劍”,這六路“神劍”其實是以中醫的六個穴位命名的,分別指的是少商劍、商陽劍、中沖劍、關沖劍、少沖劍和少澤劍。現實生活中,這些穴位自然不會有武俠小說中那些威力,但是的確有一定的保健效果,指壓梳尖能起到“六劍同練”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