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日食記」——煲仔飯:經典粵式美食知多少!
煲仔飯,一道經典粵式美食,現在基本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煲仔飯的身影,這道有著數十年多年歷史的名吃,到底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來歷,今天小蔥就和大家一起走進煲仔飯的世界!
煲仔飯的歷史由來:
據說,堡仔飯出現於廣州市街頭小食檔,是在三十年代之初。當時只有秋冬兩季盛行,賣的多是堡仔臘味糯米飯,後來才發展到常年經營並逐漸變成以制售粘米為主的。然而,究其歷史,則可追到二千多年之前。
據《禮記註疏》等書記載,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叫「淳熬」,作法是「煎醢加於陸稿上,沃之以膏。」即將肉醬煎熬之後,加在旱稻做成的飯上,然後再澆上油脂而成的。第二珍叫淳母,作法一樣,不過改用黃米作原料罷了。
八珍之中,這樣的作法佔了兩珍,可見,在當時是很名貴的。到了唐代叫「御黃王母飯」,按韋巨源的《食譜》上所記,是「編縷(肉絲)卵脂(蛋)蓋飯面表雜味」作的,因而更具風味。至今,這一美食仍留傳各地。西安等地叫「蓋澆飯」。
煲仔飯的用料靈活多樣,可因時因地而異,以豬瘦肉、牛肉、滑雞、臘味、叉燒、田雞、魚片、鹹蛋等最佳。烹製堡仔飯,看來簡單易行,但要製作得好,也要講究火候。
因為米的產地不同,新舊程度不一,吸水量也有別,各種肉類的受熱至熟限度不一樣。要使這些物料放在同一鍋裡同時煮熟而不生不焦達到最大限度保存養份和原味,就要識別各種用料的質地,嚴格掌握火候,做到恰到好處。
煲仔飯的家常做法:
主料:廣式臘腸、大米
輔料:雞蛋、小油菜、涼開水、香麻油、生抽、蚝油、白糖
具體步驟:
1. 取一砂鍋,在鍋底薄薄的抹一層油。
2. 把大米洗凈放入鍋中,倒入水,米和水的比例為1:1.5,浸泡一個小時。
3. 浸泡好的大米,加入半湯匙色拉油拌勻。
4. 將鍋子移至火上,大火煮開後立即轉小火,蓋上蓋子燜煮。將米飯煮至8成熟。
5. 把臘腸切片,再切點薑絲。
6. 鍋中水份快乾時,在米飯表面鋪上臘腸和薑絲,再打個雞蛋進去。蓋上蓋子再小火煮五分鐘後關火,不要開蓋,繼續蓋著蓋子燜15分鐘。
7. 把小油菜洗凈,鍋中水燒開,放點鹽,滴幾滴油,放入小油菜燙熟。撈出瀝乾水份。
8. 調味汁:1湯匙蚝油、1湯匙涼開水、2湯匙生抽、0.5湯匙白糖、0.5湯匙香麻油攪拌均勻。
9. 燜好的米飯開蓋,排入小油菜,澆上調味汁,拌勻即可食用。
雖然煲仔飯產自廣東,但每個地方做出來的口味也是不一致的,現在無論走到哪裡你都可以看到煲仔飯的身影,但是,小蔥覺得要想品嘗到地道的、正宗的煲仔飯還是要來到廣東,才能真的品嘗真的精華所在!
每天和小蔥學一點,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