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影後王琄:人生如四季,想開點放開點讓生活更自在
王琄(1963年8月6日),本名王秀娟,台灣女演員,成長於桃園縣大溪鎮(今桃園市大溪區) 僑愛新村,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曾三度獲得金鐘獎,相聲瓦舍創辦人之一。
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縱橫劇場、電影、電視劇30年,又拿下兩座金鐘獎的演員王琄,怎麼看都是具有完美履歷的「人生勝利組」,但其實國中時的她孤僻疏離,高中畢業更重考兩年才考上大學,失學期間還一度到工廠當女工賺錢。回想這些逆風經歷,她說:「越是挫折,就越要與它拼搏,把失敗當做養分,會得到更多!」
早期耕耘舞台劇,並且參與了多部經典電影的演出。2000年代起跨足小螢幕,因飾演
偶像劇《王子變青蛙》女主角「葉天瑜」的母親而被大眾所熟悉,自此經常參與多部偶像劇的演出。王琄演活很多人的「母親」,而在自己戲裡戲外交疊的人生當中,她看懂父母的愛、也釐清自己的生活哲學。「明明年齡增長是自然的現象,為什麼大家都想往後退?前面是有鬼嗎?」54歲的金鐘影後王琄一席話,惹得在場所有人哈哈大笑。幽默的話語,也犀利指出人們迷戀青春、恐懼老年的症狀。
希望自己青春永駐、外表凍齡,本是人之常情。但當大齡已成事實,我們該如何擁抱當下的自己? 面對大齡生活的種種負面印象,,王琄的態度是正面反擊。她常笑說自己的中年座右銘,是「你怎麼想,干我啥事?」看似叛逆的宣言,其實是種對自己的溫柔:不再要求完美,學著放自己一馬。
王琄是三度的金鐘影後,更是國內資深的舞台劇演員,並曾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多部電影與偶像劇的演出。去年金鐘獎得獎時,她仍在舞台劇公演。她當時說:「作為一個演員,如果在頒獎典禮沒有在現場,而是在舞台上,是多麼大的榮耀!」一席話讓人印象深刻。在專業成就的背後,王琄曾經是個活得很ㄍㄧㄣ的人,總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他人認可的樣子。工作上,她嚴以律己,「死」命必達。不管演出再怎麼困難,一定勉強自己做到。教書前一天,她會瘋狂備課,焦慮到夜不成眠。
王琄還記得第一次拿下金鐘獎時,姊姊對她說:「我心頭19年的重擔終於可以放下了!」聽到這句話,她是既感動又難過,因為家人對於她的演藝工作,即使默默支持,卻也不免擔心收入不穩定,直到看到她闖出成就,才稍微放心。後來,王琄二度敲金鐘,這對她來說,除了肯定,也督促自己要更努力繼續走下去。對於在逆境中成長的逆風少年,王琄說挫折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很多事情就像種子一樣,不會立刻開花結果,需要時間等待灌溉才能發芽,挫折只是一個過程,重點是不要讓自己停在負面的情緒太久,抱著不服輸的精神奮力一搏,就有機會開出燦爛的花朵。
一個人生活,有些事兒你要知道
在家中,她一定放慢腳步、減少家中的門檻、地墊、不穿垂墜的衣服以避免絆倒。瓦斯爐開著的時候,絕不離開現場。一切可能起火的事物,例如蠟燭、燃香,都要完全熄滅才能離開現場。說來瑣碎,卻是很重要的老後生活安全環節。
除了原本的人脈以外,王琄也和社區裡的水電工、菜販、咖啡廳的老闆保持著友善的關係。不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出事時有人可以通報,也讓生活有了溫度:「我喜歡跟人互動。朋友一定得經營,不然有需要的時候誰會理你?」
電影掛的影友、一起吃飯的飯友、愛運動的拉筋友、……王琄細數自己的朋友圈,離開2個人的家庭,卻有了更多家人。她幽默的說,中年人一定要找年輕人當朋友,「將來老了,才有帥哥美女推我去曬太陽!」
只愛青春就像永遠停留在夏天,會熱死
對於「大齡」也是如此。人生如四季,本應順著自然的節奏行進。「總是駐足在青春,就像永遠想停留在夏天,不是會熱死嗎?」
王琄說,生命的時序入秋,多數人只注意到衰敗的部分,卻沒有看見這正是豐收的時刻。熟齡時刻累積了人生閱歷,愛人和理解他人的能力都遠勝於年輕時的自己。所以,「我們有責任變成一個好好的大人。讓後輩知道,人生每個階段都可以活得很好。」
採訪接近尾聲,一隻小蟲駐足杯緣,王琄輕輕揮開,笑說「它也喜歡我呢!」——如此自信,現在的她,真的好喜歡成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