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歷史對於我們而言總是虛無縹緲的,因此,人們總是對歷史充滿了好奇,比如: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各種膾炙人口的故事……

中國古代帝王的內職機構和組織形式,主要由後妃、女官、內侍、宮省等制度構成。它作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部分在中國存在了4000年,與中國傳統的政治奠基密切相關。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它集中體現了君主的特權,在政治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極大的腐朽性和殘酷性。今天我們所要談及的也是人們較為感興趣的話題——後宮改嫁。

在歷史給人們的印象中,似乎每個皇帝都是後宮佳麗三千,而且,大部分都是因為其背後勢力的支持。但是,這麼多的妃子卻也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便是:有一些妃子一輩子也沒能得到皇帝的恩寵,於是,便只能在深宮中孤獨終老。

正是因為這些事情的真真假假再加上沒有一個人能給出正確答案,因此,才使得人們的好奇心越來越重。那麼,是不是每個皇帝都是佳麗三千呢?皇帝的妃子是不是不能改嫁呢?出宮了的妃子還能再回來嗎?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古時候,為了招攬勢力,在成年後皇子們便不得不娶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人以便能夠登上皇位。因此,每個皇帝身邊總有很多個妃子,但也並沒有三千,三千只不過是一個誇張的說法罷了。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妃子中沒有得到皇帝的恩寵的,她們是否可以改嫁呢?

在我們所看過的電視劇中,這些妃子盡管沒有得到皇帝的恩寵,也必須呆在深宮中孤獨終老,從一而終。像改嫁這種說法簡直就是驚世駭俗,想都不敢想。然而,事實卻是,皇帝的妃子也是可以改嫁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每個朝代對於妃嬪改嫁一事的看法吧!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釋放宮人”的這一現象,但是,卻沒有法律規定,因此,這些宮人出宮後命運就比較悲慘了。我們也曾在電視劇中看到,當皇帝死後,妃嬪殉葬的這一法律條文,即使,後來遭到批判但也時有發生,甚至,到了胡亥當皇帝後更是下令將先皇後宮中沒有誕下皇子的妃嬪一律處死。

而到了兩漢至唐時,妃嬪出宮改嫁就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出宮人制度。

歷史上,一些後妃在皇帝昏庸、荒淫、疏懶的情況下,往往藉專房之寵,直接或間接侵奪皇權,“挾天子威福,脅制四海”,乃至制造出許多巫蠱傾陷、宮廷妒殺。也有一些後妃與母家父兄子侄輩相勾結,構成內外結合的政治集團,進而形成“外戚之禍”。

當然,“出宮人”這一制度的形成,也能有效的避免這一結果的發生。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據史書記載,呂後即呂雉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不惜以本家人與劉家聯姻,後因人數的短缺便將劉邦的妃嬪許給劉姓皇室。呂後做出這一行為也是有原因的,這些宮人不僅為呂後招攬了人心,還能為她收集各地的情報。這裡面,最出名的就是我們在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看到的竇漪房了。

還有,漢景帝的王皇後原來已嫁給金王孫,並生過女兒,後來被當時尚為太子的景帝看中,不久便被封為了美人。王皇後的父親王仲去世以後,王皇後的母親又嫁給了姓田的人,生下了田蚡。另外,士宦家再嫁的情況也有很多,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後,她的妻子誤以為他已經死了,就再嫁他人了。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而到了西漢以後,長期的戰亂導致男性的銳減,再加上當時社會普遍信奉開明的“黃老之術”,因此,人們的婚姻也比較自由。這裡最有名的就要說寡婦卓文君了,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也是羨煞旁人,然而,司馬相如卻是卓文君丈夫剛死不久後才成為相好的。

還有另一個特例就是張氏——丞相陳平的妻子,張氏便是在改嫁五次以後才嫁給陳平的。據《漢書·陳平傳》記載:“盧牖富人張負,有女孫,五嫁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最後,張負“以女孫予陳平”。可想而知,嫁人嫁了五次,這就算在當今社會也是會有很多“風言風語”的。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到了漢文帝時期,更是將這一制度發揮到極致,就連後世都給予了“德政善行”的高度評價。東漢後,也改變了妃嬪殉葬的制度,改為品級高的妃嬪進行奉陵,其余的不再需要。

“出宮人”的這一制度在唐朝時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即史料記載:唐朝時釋放宮人的數量已有一萬人以上。這一制度的實行不僅為唐朝節省大量的開支,還為帝王贏得了高度的贊揚。可以說,唐朝及以前朝代的婚姻、婦女貞節觀念相比後面幾個朝代都要開化許多,比如女性改嫁、離婚之類的事,都能得到社會的正視。

但是,這種制度卻在唐朝以後發生了重大偏轉!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在兩宋至明清時期,後宮人數達到了歷史最少,僅有兩三百人,因此,對宮人也有了極為嚴格的要求。都怪朱熹提出:“好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些宮人除了年紀較大且沒有任何職權的在特殊時期被釋放,讓其自謀生路,其余的,大多都被圈禁在深宮當中,這些受過皇帝恩寵的妃嬪已不能再像之前那樣自由改嫁。

而在前面我們所提到的問題中談到了出了宮的宮人是否還能再回來這一問題,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在清朝時期婦女受到了禮教的壓迫,三綱五常更是普遍可見。在禮教的嚴格約束下,婦女和妃嬪都不得不遵守這些規定。黃一農老先生曾考證過:在康熙時期除了兩個妃子因年齡問題得到回家省親的批准,其余,的一生不得踏出紫禁城一步,永遠呆在深宮中直至孤獨終老。

皇帝死後,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除了殉葬,還有一種更殘忍的辦法

古代的女性命運都很悲慘,她們大都成為了政治上的互換物,毫無人性可言。在皇帝眼中她們更是可有可無,不過是棋子罷了。這樣的命運是那麼的淒慘,可她們卻每天沉迷後宮爭斗無法自拔。“出宮人制度”為妃嬪們打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然而,卻在禮教的約束下越來越受到阻礙,直到成為現在這般只能陪著那冰冷紫禁城孤獨而死。

對此,一些文人墨客常有:“一入宮門深似海”、“白頭宮女在”、“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的悲慘描述。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