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孫子跳樓的事不止一例了!我們應如何對待帶孩子的老人?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一位奶奶抱著三個月大的孫子跳樓了。
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孩子已經帶了三年,現在上幼兒園了。小兒子的孩子剛出生,她又過來幫忙帶孫子。因為一直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和自己的老伴也一直分居兩地。
有一天這位奶奶由於頭天晚上沒睡好,精神恍惚,沒護好孩子摔了,孩子頭上起了個大包,臉也蹭破了一些。晚上兒媳婦下班看到兒子臉上破皮了,馬上責問婆婆,並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奶奶越想越覺得委屈,辛辛苦苦帶孩子,還不落好。又想到自己老伴昨晚說要和她離婚,這一切,讓這位奶奶陷入了無望,再加上她有抑郁,半夜,就抱著孫子從自家陽台上跳下去了。
看到這樣的文章,讓人心情很復雜,很心痛。
這老人,心裡該有多難受多絕望,才能舍得帶著孫子一起離開人世?
正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沒有了活下去的期望,心裡是有多寒了?
老人這麼難熬的心態,難道兒子和兒媳一點兒都沒察覺到嗎?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如果公婆不給看孩子,就真的不給他們養老了嗎?
這篇文章,我被批的很慘,很多媳婦說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說我是因為遇到了一個好婆婆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公婆不給看孩子,作為兒媳就是沒有義務給他們養老的。
說實話,因為這篇文章的一邊倒評論,我心寒難受了好一陣時間,甚至不願更新文章了。
我在想:是頭條上這樣的兒媳多?還是現實中這樣的兒媳也多呢?
我單純的希望:評論我那篇文章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我單純的希望:無論老人給不給看孩子,大多數的兒子、媳婦都會贍養老人。
世界還是好人多!
我相信這句話,並且也常常對孩子們說這句話。
順著這個意思說,為了將來能心安理得的讓兒子和媳婦養老,公婆就主動來幫忙看孩子了。
既然公婆來看孩子了,那麼公婆就是與孩子很親近的人。
對待這樣的老人,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些關心和關愛?因為他們的心裡狀態,會直接反映到他們的言行之中,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就算你不愛公公婆婆,為了你的孩子能受到好的影響,是否也應該多關心一下老人的心理健康呢?
-
別讓老人一邊幫我們看著孩子,一邊心裡委屈著難受。
-
老人幫忙看孩子,我們各種抱怨,嫌這裡做的不好、那裡做的不好;
-
老人不幫忙看孩子,我們依舊抱怨老人不幫忙,還宣告著以後別等我們給養老;
-
……
我每天接送女兒上幼兒園,路上總能遇到各種各樣送孩子去上學的家長,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爸爸媽媽送孩子上學的,和諧的畫面總是很多,偶爾也有不愉快和小爭吵,也是正常。
相比而言,老人送著上學的,表情和狀況更多種多樣些。
-
有的老人,一見面就笑,在路上也和孩子聊天,很開心;
-
有的老人,一路上板著臉,孩子也是很淡漠的表情,一路上沒有溝通,沒有對視,就像機器人一樣走著,沒有一絲生氣;
-
還有的老人,更過分一些,對孩子走的慢了就會責罵;
-
我也見過打孩子的老人,罵的很難聽;
-
……
如果,你的孩子是老人在帶,那麼,即使只為了孩子,也要多關心一下老人。多說一些暖心的話,貼心的話,讓老人心情好一些,笑容多一些,這樣孩子才會更加健康的成長。
有的老人確實有些缺點,有些不能改變的讓人難以接受的一面。
可是,遇到這樣的老人,你要問一下自己:
-
既然這麼難以接受他們,為何一定要讓他們來帶孩子,讓他們影響到孩子?既然這麼糟糕,何必互相煎熬?
-
如果一定讓他們帶孩子,有沒有可以改善的方法?是勸說?用行動感化?買好吃好穿的討好一下?……
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而抱怨,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傷口上撒鹽,雪上加霜。
多說體貼的感謝的話,這一點我之前做的也不好,正在努力改進中。
我的公公婆婆今年春天回老家,前幾天剛剛回來的。
昨晚,我帶著女兒上完課回到家,看到婆婆做好的飯菜,對婆婆說:“媽,你們回來真好,我們回家都能吃上現成的飯菜了,太幸福啦!”
婆婆一聽就笑了:“粥都做的這麼稠,都快沒法喝了,你還幸福呢!”
我說:“您剛來,換鍋用了,掌握不好也正常,再說我小的時候我媽總做這樣的稠粥,我一直喝,都習慣啦。”
之前,我並不會把這類感謝的話說出來,只是在心裡默默記著。
現在,我正努力學習表達出這些感情:
一是為了公婆開心,家庭氛圍更和諧;
二是為了給孩子們做個榜樣,學會感恩。
老人常說的一句話:你現在對待老人的方式,就是將來你的孩子對待你的方式。
這句話我很認同。
所以,為了我們都能有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培養出樂觀健康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