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人衣服後面的一個「小背包」到底幹嘛用的?
衣,它雖然看似平常,卻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使我們不必赤裸裸地在這天地間行走,使我們在寒冬也可以不懼風雪。發展到今天,它的作用已經不再局限於蔽體禦寒,人們對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選擇衣服時,人們更希望它可以凸顯出自己本身的優勢,掩蓋自己外形上的不足。
雖然,現在的時裝讓麗人們愛不釋手,但是,古時傳統服裝的魅力我們也不能忽視,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日本古代的服裝——和服。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松窗夢語》,在稱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裝被稱為“著物”,而日本古代所稱的“吳服”是“著物”的一種。
提到日本,人們就會不可避免的想到這些事物,美麗的櫻花,景色獨特的富士山,奈良的鹿,當然,和服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與日隔海相望的國家,雖然,彼此在歷史上恩怨難消,但是,它的優秀文化我們是不能否認的。和服的魅力,相信很多人都抵擋不了,但是,大多數人應該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日本的女式和服後面會有一個像小枕頭一樣的東西呢?它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植輪圖集》、《古語拾遺》等文獻記載,日本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和彌生式文化時代的服裝已經採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纖維材料製作,帶子是選用倭文布。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服裝的發展歷程中去尋找這些答案。
在日本的傳說中有說到,最開始,他們的服裝與古代的中國服飾是很相似的,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其可信度還有待考證。日本真正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服裝傳入的時間是在奈良時期。那時的中國正處於盛唐時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度之一。此時,很多國家慕名而來,想要一睹盛世風采,其中就有日本。
日本出使大唐的那批人將唐朝的文化帶回了自己的國家,日本的“衣服令”就是藉鑑了中國的製度而得來的。而它的和服也是由唐裝改良後得到的。這時的記載中,雖然,有了和服的概念,但是,還沒有提到有身後的小墊子。
到了幕府鎌倉時代,和服的後面也是沒有小墊子的,但不過與之前相比,它有了一些變化。日本在這個時期是由武家統治的,生活在這個時期其實並不好,因為在當時,中國處於元朝,皇帝自己是蒙古族人,最大的興趣就是四處征戰。元朝的皇帝在統一了自己的國家後,野心勃勃,甚至,將手伸向了海外,企圖征服日本。
所以,在這一時期,日本為了方便,對自己的服裝進行了改良,將袖口改窄,以方便行動,女子服裝的袖口也是如此。此外,這個時期的日本服裝開始禮服化,即在衣服上印上家紋,用以區分出生。在這個時代,和服雖然還沒有背上的小墊子,但是,他們開始在腰間系上細繩,勾勒出腰身,算是一個雛形吧。
小墊子真正出現的時期是在江戶時代。這個小墊子其實就是褲腰帶打的結,女人用寬大的腰帶束住和服。當時日本正在重建一座橋,為了娛樂辛苦堅強的勞動者,工程的負責人請來了許多表演歌舞的女子助興。因為重建的橋叫太鼓橋,於是,人們便以橋名作為女子腰節的名字,取名:太鼓結。
雖然,起初只有這一種結,但是,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日本的的腰節在太鼓結之後又演變出了許多種,總的來說,分為兩大類,太鼓結與蝴蝶結。這兩者中,後者的種類又多於前者,在日本,已婚婦女一般都是以太鼓結為主。
這大概與女子的身份轉換有關,嫁為人婦後,生活中更注重的是女子打理家庭事務的能力,穩重的太鼓結更加能表現出女子的可靠。蝴蝶結則是未婚女子的選擇,她們在還未成家時更注重自己儀態上的表現,自然,是要表現出自身魅力的。
除了關注打什麼樣的結外,日本女子對腰帶的選擇也是很慎重的,要根據時令場合來進行選擇。而一般來說,她們都會根據一個季節裡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來選擇腰帶,如春季的櫻花,冬季的飛雪等。她們的腰節與腰帶都十分美麗,稱得上是日本獨特的風景線,
而且,腰節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女子在身形上的一些不足,突出了女子的溫婉,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關於太鼓結也有一些不好的說法。
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腰節對夫妻間的生活有幫助,也有人說,這是丈夫防止妻子勾搭其他男子的監測裝備。如果,小包袱不整齊,說明可能剛剛和情人鬼混過。這個用意就像中國古代禁錮婦女裹小腳一樣,不能到處'跑騷'就不會'橫生枝節'了。
但是,事實上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腰節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女子束腰,展現女子美麗溫婉的一面。
除了這一點外,太鼓結還有固定身體的作用。日本作為一個傳統國家,他們對女子的儀態很注重。他們的文化要求女子時刻都要保持一種順從的姿態,而太鼓結可以約束女子的行為,讓女子表現出溫順的一面。
所以說,日本婦女穿和服時,背部都要纏上一個看來既像小背包,又像中國南方婦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東西。其實,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而是一種用寬帶子打成的結。
日本在某些方面不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他們對文化的傳承這一點做得很到位。他們到現在都還保留著300多種腰節的打法,而且,這在他們的國家已經成為一門小有魅力的藝術活。就發揚傳統文化這一點,日本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