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已久的冬季養身秘方只需動動眼耳鼻口!
中醫認為,“九竅要通,通則無病”。“九竅”,即指人體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尿道和肛門。平時注意對這“九竅”的保養,有助於身體器官及內臟的健康。經常按摩和運動這些部位保持其暢通無阻,既能祛病防病,更能煥發年輕。
動眼保臟腑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就是說,眼睛與身體經脈相連通,之所以能視是因為由其他臟腑的精氣支持。專家也指出,眼睛是全身疲勞的發源地,只要眼睛出現酸痛發脹、乾澀、視力模糊等問題,就會產生“疲勞毒素”,進而侵襲全身,使全身都覺得“累”。
健康支招
1.轉眼球法。清除雜念,或坐或站,全身放鬆,頭頸不動,二目睜開獨轉眼球。順時針和逆時針每次各轉20圈後,閉上眼睛休息1~2分鐘。每次轉動,眼球都應盡可能地轉動到極限。這種轉眼法可以鍛煉眼肌,改善營養,使眼靈活自如,炯炯有神。
2.呼吸凝神養氣法。全身放鬆,或坐或立,二目平視前方,徐徐將氣吸足,眼睛隨之睜大,稍停片刻,然後將氣徐徐呼出,眼睛也隨之慢慢微閉,連續做9次。
按耳強經脈
“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於耳,所以耳朵的形態、色澤和紋路的變化都能人體的健康狀況。如果人體某一臟腑和部位發生病變時,反應到耳廓相應點上,耳的疾患尤其與腎有關。中醫認為:耳是“腎”的外部表現,腎主藏精,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聽覺靈敏。
健康支招
1.推耳後滋腎法。每天早晨起床後,先坐在床沿,用兩手中指指面分別置於兩耳後,沿著耳朵根部從下至上來回推搓20次,至局部皮膚發熱後,再起床。長期按此方法按摩耳朵具有滋腎養肝、降低血壓的作用。
2.按摩全耳通經絡法。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搓鼻養護肺
肺主鼻,鼻為肺之竅。中醫認為,肺受風寒之邪,而鼻竅不通者,阻隔肺金之氣也。鼻是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阻止微生物、灰塵等髒物侵入體內的第一道防線。外察鼻部的形態、色澤等徵象,可以測知肺臟的病變。
健康支招
1.揉鼻尖。此處為腎、脾穴。左右手交替,分別對鼻尖處順、逆時針輕輕旋揉各10次。
2.搓鼻側。用兩手中指指肚分別按在鼻子兩側,由鼻翼沿鼻樑骨到鼻根向上搓擦,用力均勻、上下搓擦30次。經常擦鼻兩側可使鼻腔血流通暢,使肺臟部免受冷空氣的刺激,消除咳嗽,預防感冒。
動口健脾胃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說明脾胃有問題有時會表現在口唇上。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另外,脾還主涎液,即口水。一個人的脾氣充足,則口水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幫助進行吞嚥,不會溢出來。一旦脾氣虛弱, “口水”就會不聽話了,比如在睡覺時就會流口水。
健康支招
叩齒吞津法。這是孫思邈發明的“叩齒法”,叩齒與吞津常常需要一起做。清晨睡醒時,口唇微閉,上下牙齒有節奏地叩擊,門齒與臼齒交替進行,每分鐘36次左右,每次5~10分鐘。待津液滿口時,將津液徐徐嚥下。此法有固齒作用,能防治牙病,還有滋生津液,防治口乾、唇燥、口臭等。
居家地暖,可避寒防病
對於養生,除了按摩和運動之外,中醫還認為,人體的腳部保養可以有效的祛病防病。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脈的六條陰經均至頸部或胸部為止,唯有六條陽經全都上升至頭部,胸上至頭的陽氣最為充足,也較為耐寒。而“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因此“寒易從腳起”,且“腳冷冷全身”,如不注重足下保暖,寒邪易從足部入侵,進而影響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人體的器官都可以在腳部找到對應的反射區
在冬天的室內,雖然空調取暖也可以達到取暖的效果,但是對於身體體質較弱的人來說,就會造成他們頭昏、不透氣的症狀,而地暖由於採用的是“由下自上”的取暖方式,所以更符合人體的取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