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古代戰爭中處置敵軍的方法數不勝數,尤其在處理敵軍屍體這方面,可謂是震人心魄。翻閱古籍,我們會發現有個屢見不鮮的詞語叫“坑殺”,那麼,“坑殺”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是否如我們望文生義所理解的字面意思“挖坑活埋”呢?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根據《史記》中記載:“坑殺”一詞記作“阬殺”,當時的“坑”字並未出現,“阬”字的釋義也並未是“挖坑”,該字,在古代典籍中解釋為:“阬,門也。”史家一般將坑殺這個詞用作譴責,指屠殺無辜,如大規模殺俘和殺平民。

根據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發現“阬”最初是指門樓,而並非挖坑,所以,“阬殺”也並不是人們普通理解的“挖坑活埋”的意思。可就只是單單僅憑“阬”字的釋義,我們還是不能理解“阬殺”究竟什麼意思的。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其實,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阬殺”的例子。我們可以選取幾個,借助它們來試著理解“阬殺”一詞。

在講到阬殺,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人物就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公孫起,戰國時代的軍事家,曾為秦若昭王在六國的戰場上征戰。也許大家對公孫起大家不太了解,但是,若說出此人又名白起,大家就該明了了吧!

在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中,秦國以殘暴出了名的猛將白起,就曾經阬殺敵國已經投降450000名士兵。這實在是殘暴至極,數量之多,讓人為之戰栗,難怪至今民間有流傳吃“白起肉”的說法呢。雖然,百姓很是害怕白起,但是,在中國歷史上,不得不說,白起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倘若沒有白起,秦國想要統一天下恐怕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秦朝之後,到了漢朝。在漢朝的史書——《漢書》的記載中,王莽在篡取漢朝權力的謀反後,就曾經下詔書要求處理了那些對他持反對意見的臣子,如:劉信、翟義、趙明、霍鴻等人,全部以“阬殺”的方式滅其九族。

並且,在這封詔書中,記載著,王莽想要的處置反對派的方式,他要求把這些人處死後,將屍體用厚土掩蓋,共計修築成為底面積為六丈,高度達到六尺的“京觀”。然後,再在土堆上面再插上六尺的旗桿,旗幟上寫著“反虜逆賊鯨鯢”字樣,以此來震懾其他想要反他的人。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其實,“阬”就是“京觀”的意思。那麼,京觀又是什麼意思呢?

古籍解釋京觀一詞時我們可以知道:京是高丘的含義,觀就是城闕的意思。綜合看來,京觀就是高大的門樓。這一說法在明朝時期文學家張岱的篇章中得到了驗證。張岱在自己《夜航船》的篇目中記載有:古代的人殺死賊人之後,往往用黃土覆蓋屍體堆成高大得像門樓一樣的建築物。

而這一做法,在古代的戰場上早就存在,至於具體的做法,想想都是相當有震懾力的了。將敵方的屍體堆積成小山模樣,再用黃土覆蓋,屍體越多,京觀也就堆砌的越高。想當年,白起將好幾十萬的趙國士兵殺掉築成高高的屍堆,那樣的京觀是何等令人恐懼啊。別國的人一旦看到這高高的屍體築成的門樓,恐怕就腿軟到不敢與秦國戰斗了。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關於築京觀,歷史上的記載很多,《舊唐書》《東夷列傳》上記載:“貞觀二年,破突厥頡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賀,並上封域圖。五年,帝詔廣州司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

阬殺築京觀作為威懾敵軍的一種方法,在古代十分流行。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了楚莊王,楚國就有臣子給楚莊王建議將晉國的士兵殺掉築成了京觀,以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歷史有時是驚人的相似,在秦國白起阬殺趙國後,再次改朝換代時,秦國投降的士兵又被項羽如法炮制地阬殺。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比如,《後漢書·袁紹傳》記載200年曹操與袁紹軍在官渡決戰,曹操險勝,將一支被迫投降的袁軍部隊“盡坑之”。《晉書·載記》所記載的十六國大亂時期,有關“坑”的記載不勝枚舉,如310年石勒攻晉冠軍將軍梁巨於武德,“坑降卒萬余”。317年前趙劉聰鎮壓平陽貴族,“坑士眾萬五千余人,平陽街巷為之空”... ...

由此可見,阬殺在當時已是十分普遍,戰場上屍堆高築是對虎視眈眈的敵國最好的震懾,是昭告天下自己兵強馬壯最好的證明。

大家應該還記得秦始皇焚書坑儒吧,經過上述內容,我們是否可以推測當年被秦始皇處置的四百六十個“儒”就是被阬殺了呢?

都以為「坑殺」就是活埋,其實都錯了,真實情況更要殘忍百倍

阬殺這種方法一直持續到明朝。

在永樂年間,大明的將領在出征討伐安南勝利之後,把敵人殺掉築成京觀;在明朝嘉靖時期,倭寇竟敢大膽入侵中國,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後來,他們還把倭寇的屍骨也築成了京觀,以此,震懾倭寇不敢再犯。

歷史的風塵匆匆將這些戰事掩蓋,時至今日,那些京觀我們已經不再得見,但是,它們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深深地寫在了那個時代裡。當今的中國,不像當初般烽煙四起,生於此時的我們更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盡力去避免那曾經血腥的一切再次發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