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三葉的口嚼酒惡心?那是你沒去非洲

以前聊過《你的名字》裡的手機,本篇來聊聊這個電影裡的口嚼酒。

為什麼聊這個呢?因為總有一幫小伙伴覺的這酒不好接受,有點小噁心。

也還有那麼一幫人因為喜歡三葉想間接那啥而想要喝三葉的口嚼酒!口嚼酒——這個現代人看來比較奇怪事物值得聊一聊。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口嚼酒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很科學

這是古代的一種釀酒法,一種最原始的“發酵法”,就是“嚼米為曲”利用口水發酵來釀酒。先把米飯、穀物,或其他澱粉豐富的根莖類作物嚼過,然後放置木櫃內,令其發酵,經過幾天,也有放好幾年的,便成帶甜酸味的酒了。利用唾液中的澱粉酶將穀物的澱粉糖化,它能更好地被空氣中微生物利用(天然酵母),發酵出酒精。後來社會文明進步了經過作糱法(糱nie:植物發出的新芽),最後是酒藥法(酒藥即釀酒所需的酵母),曲法釀酒的一支。隨著後兩種釀酒法的出現中國的口嚼法釀酒就漸漸被淘汰甚至消失了。口嚼法最早出現和它最簡單有關,這種釀酒法沒什麼技術含量,也能釀出美味的“好”酒。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口嚼酒不是日本人專有

看了《你的名字》好多小伙伴以為口嚼酒是日本的,日本人才對這個酒感興趣。其實中國、韓國、中南美洲、非洲等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釀酒法的記載。台彎的《台海使槎錄》中就記載過:“未嫁番女口嚼糯米後,藏三日,略有酸味為曲,舂碎米和曲置甕中,數日發氣,取出攪水而飲,亦名姑待酒。” 中國《魏書》卷一百的列傳第八十八中勿吉國部分有“嚼米醞酒,飲能至醉”的字句。時至今日,去非洲旅遊的朋友也要注意,那裡還有不少原始部落仍然在使用口嚼法釀酒。三葉的口嚼酒用於日本古代神事祭祀,那個是要進一步限定咀嚼的人,通常需要是巫女或處女,三葉就是。但是現在非洲原始部落可沒有這麼講究,某一周的某一天,全村婦女齊上陣,集中到一個大坑旁,大夥嚼玩了吐,吐完了嚼。一個村子娘們的口水集中到一起大規模釀酒。不告訴你,你喝了覺得非洲這酒真好喝,原始風貌,告訴你之後……。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口嚼酒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如果按照“一件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這個方式來評判,口嚼酒也是很珍貴的呢。口嚼酒是低度小酒,一頓怎麼也要來一瓶吧,以一瓶500毫升的酒為例,穀物經過口腔反復研磨,與唾液充分混合,一口一口的嚼,一口一口的吐,純嘴功吐滿500毫升也是很辛苦的,知道為什麼做口嚼酒的多是女性了麼?因為古時候她們更有閒有時間。品質更高的還要挑吐酒之人,比如巫女處女等等,培養她們的費用也要考慮進來。再高級的還需要搞個什麼儀式等等,這一瓶酒到底凝結的多少勞動,就更難計算了。總之,這酒真的很珍貴的,小瓶酒,三葉造。討論口嚼酒噁心不噁心,前提是你能遇到,像三葉那種基本上是喝不到的,想喝日本酒,那還是去某寶去淘清酒吧,最好是純米大吟釀。實在想和口嚼酒的,上面提到了,去非洲還有希望。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口嚼酒惡不噁心,他們還看是誰釀的

隨著《你的名字》的大熱,影片裡的重要道具口嚼酒也成了某些禦宅的寵兒,對於追捧三葉的粉絲來說,三葉的一切都是好的,也包括口嚼酒。人家不但表示不噁心,還說這是間接接吻呢。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一樣還是口嚼酒,卻和一場戰爭有關。電影《賽德克·巴萊》,台灣土著居民好心好意用口嚼酒來招待日本軍官,日本軍官對此視為無理,然後就打起來了(這部電影評分也很高值得一看,闡述發生於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日本人也是真奇怪,東靈都搞不清楚他們對口嚼酒到底是什麼感情。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想要證明戀人是不是真的愛自己,做瓶口嚼酒給他喝吧,一開始不要告訴他,喝一半時再告訴他,看看他什麼反應。

人呀,總是喜歡愛屋及烏,又或者惡其胥餘。這種非理性時常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讓我們落入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結尾福利:感想,喝酒最好不要問出處,會影響自己品後感。管它是女神三葉釀的,還是隔壁老乾媽做的。崇拜三葉這是個人愛好,崇拜權威這事就要注意了。

嫌三葉的口嚼酒噁心? 那是你沒去非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