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客嫌火鍋「湯不夠燙」嗆老闆出來面對,沒想到老闆神回「一句話」,讓奧客露餡自己打自己臉!太痛快了!
奧客嫌火鍋「湯不夠燙」嗆老闆出來面對,沒想到老闆神回「一句話」,讓奧客露餡自己打自己臉!太痛快了!
翻攝gjoyz
這社會永遠不缺奧客,
對於奧客我都是把他們當笑話一則來分享,
今天看到一則因為實在太白痴了也不知道到底真假,
畢竟有人真的這麼蠢嗎?
我要是在現場一定會直接笑出來
台灣的「奧客」幾乎多到成為一種特產,
之前還發生過有客人在宜蘭觀光工廠試吃,
直接對服務人員丟竹籤,
讓服務人員當場崩潰大罵三字經的新聞。
奧客們除了行為態度非常不尊重店家之外,
許多有錢就是大爺的「神邏輯」,
更是讓凡人完全無法理解!
以下這則奧客還自己承認自己有病!太扯了!
======原文如下======
客人:欸……頭家 你的湯是冷的欸!
頭家:嗯……不過我的爐火都沒關過啊!
客人:不管啦……你的湯是冷的怎麼喝啊!
頭家:你把手指插進湯裡面 如果是冷的
我全招待啊!
客人:那麼燙你要我把手指插進去……有病喔!
阿你都自己承認你有病了我還能說什麼
網友回復:
火鍋是以水或湯導熱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其特色為邊煮邊吃,由於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因此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主要在東亞洲盛行。
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肉片、豆腐、香菇、丸子、冬粉、蔬菜等等,將其放入煮開的鍋底[a]燙熟後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b]。
火鍋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但最初人類的飲食文化便有以火燒鍋,以水導熱,煮熟食物的烹調方法。
商周時期有一種容器鼎[1] 在進行祭祀或慶典時,就要「鳴鐘列鼎」,將牛、羊肉等食材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後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後再分食,是火鍋的雛形。
在秦漢時期,把雞肉、豬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稱之為「濯」,馬王堆漢墓遣策上就有「濯雞」及「濯豚」等文字記載,這和今天火鍋吃法簡直如出一轍。
三國時期則出現了五熟釜,銅鍋內分為五格,可用不同的湯料涮煮不同的食物,與現在的鴛鴦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南北朝時期,出現易於熟食的銅爨,是當時居住在重慶、湖南一帶的獠人所使用的一種銅火鍋。
到了唐朝,已經有銅製的暖鍋。1984年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出土了一幅契丹人在穹廬中圍著火鍋席地而坐的壁畫,據專家考證,這幅畫正畫的是遼代初期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
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一書中記載了火鍋。它的吃法是先將兔肉切薄片,用料酒、醬油和花椒稍醃,然後將湯燒沸將肉片汆熟,蘸佐料而食[2]。
元代時,火鍋大為興盛,其中的「生爨羊」即是現今涮羊肉的前身。明代官食食書《宋氏養生部》中,也有「生爨羊」、「熟爨牛」等火鍋菜式。
清朝乾隆年間,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連皇帝也喜愛火鍋,而且成了宮廷菜餚。乾隆曾經在乾清宮辦了530桌火鍋席以宴請宗室;嘉慶皇帝登基時曾經舉辦千叟宴,動用銀質、錫質和銅質的火鍋1,5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