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中年壓力,防老年失智!先從改變3紓壓習慣做起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人類以有限生命追逐無止境思索煩惱,或許有害健康。
中年人工作壓力大是否增加老年罹患失智症風險?瑞典卡羅琳學院神經生物學者Fratiglioni等人追蹤調查913位75歲以上老人,中年時高工作壓力者(高負荷–低控制),罹患失智症風險為低工作壓力者的兩倍!雖仍需更多研究證實此問題,數個研究已發現工作壓力影響認知功能。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Elovainio與Kivimäki分析4146位35–55歲公務員,4–6年持續曝露於高工作壓力者,12–18年後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或推理能力)有顯著減退。該團隊採用不同的工作壓力定義,如組織正義(員工覺得公司分配程序或人際互動公平與否)或高負荷–低控制(員工面對龐大心理負荷卻缺乏工作控制),均得到工作壓力減退認知功能的結果。
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Virtanen等人調查2214位35–55歲公務員,工作時間每周大於55小時者與小於40小時者相比,認知功能(如推理能力或字彙測驗)於5年後顯著衰退。
中年人工作壓力經何種潛在機制增加老年失智症風險?
一、身心反應:外在壓力經大腦處理,於邊緣系統產生情緒(如憂鬱焦慮),影響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牽動全身自律神經,最終導致心臟、血管、內分泌或免疫系統變化。研究證實壓力賀爾蒙腎上腺素(epinephrine)或葡萄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可能干擾大腦記憶形成之機制。研究也證實長期憂鬱症提高罹患失智症風險。此外,文獻支持工作壓力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疾病導致腦中風與血管性失智症。
二、不健康行為:工作壓力造成憂鬱焦慮情緒,個體用不健康行為舒緩情緒或轉移注意力。常見不健康行為有喝酒、少運動、抽菸、飲食不健康(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糖類與膽固醇)等。這些不健康行為可能直接或間接(如導致心血管疾病)傷害大腦神經細胞,最終導致失智症。
既然中年工作壓力可能提高老年失智風險,建議各位朋友及早培養紓解壓力習慣,常保大腦神經細胞青春。在此以認知、情緒與行為三種機制簡述紓壓之道。
一、認知方面:培養理性省思習慣,找出不理性思考(如主管這樣批評我是不公平的),評估思考是否合理(如主管對人或對事?我們關係為何降溫?),進而發展替代的正向理性思考(如修正即可度過難關,修復關係可望改善)。儘量嘗試以理智調理情緒,避免過度耗時煩憂。
二、情緒方面:情緒症狀不宜輕忽強忍。憂鬱焦慮情緒若持續數周並惡化到內心痛苦或影響功能,即為「憂鬱症」與「焦慮症」。主動尋求精神科醫師評估,接受適當藥物與心理治療,多數人一至三個月內可顯著改善。
三、行為方面:即使壓力大仍應避免不健康行為,努力培養健康行為紓壓(如傾訴痛苦、尋求建議、運動、旅行、音樂、靜坐)。根據自身喜好與客觀資源,設計愉悅放鬆活動之個人計畫,再依實際效果調整。
初抵倫敦念書時,苦惱出門觀天象,竟無法得知今日下雨嗎?西班牙室友:「我來兩年也猜不準,這就是倫敦!反正怕下雨就備把傘,毋須嘆氣煩惱。」壓力如過眼雲煙,神經退化則不可逆也。鼓勵各位朋友,理性解決問題,減少憂慮消耗,保護神經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