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磅消息!這些人將集體失業……最後教師亮了!
前不久,馬雲的第一家無人超市在杭州開業了,顧客使用手機淘寶或者支付寶掃碼直接進店,24小時營業,沒有一個收銀員!拿起就走!當我們還以為人工智能離我們很遠,“收銀員會是第一個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這句話竟然已成現實!
人工智能醫生“沃森”已在江蘇首診,10秒就開出了腫瘤治療方。醫生憑借經驗治病診斷,AI機器人借助對各種醫學指標和對大量案例的分析匯總治病診斷。而且機器人還能比人類醫生掌握更多案例知識,診病更加迅速,誤診幾率也更小。
還有中國首個機器人工廠已經在廣東東莞建造,這家機器人工廠成功地解放了90%的人類勞動力。
更可怕的是:人工智能可以一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時,不會累,不會罷工,不會有情緒,不會犯錯誤而且會更精准,還可以無限的擴張。
近日,BBC也耐不住寂寞,在這個話題上狠狠地“懟”了一下很多人脆弱的小心髒。他們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多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
以下是其中部分職業的被淘汰概率。(排名越靠後的越安全)
打字員、會計、客服、保安等職業被取代,似乎並不奇怪。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在最需要人類想象力、創造力的藝術家都有3.8%的可能性被替代的情況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到底是什麼,使得教師這個職業,讓人工智能都“望而卻步”?
為什麼教師不容易被替代?
時代會變,但教育的本質不會變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形象地將真正的教育描繪為,用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
沒錯,教育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育是為成人、育人而生的。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需要通過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導教會學生做人、塑造學生的品質等。
正如福建教育學院教授黃家驊在《人工智能重構未來學校》一文中提到,機器人只是替代教師的部分勞動,並不能取代教師的角色。這是因為,雖然機器人也有對話、寫作、動作等交流功能,並且也將有相應的“表情”或特殊的感情表達,但和人類豐富細膩的感情相比差距甚大,更不用說達到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境界,以及“以理服人、以情感育人”的境界了。
孩子的成長,對教師的需要不會變
在孩子們踏入社會之前,他們需要獲取除了知識以外的東西,他們需要有相應的能力和素質來適應社會。而在獲取這些的過程中,必然是需要教師的陪伴。教師是這條路的引路人、是孩子們路途的互動者,更是作為幫助者的角色一直陪伴在孩子們身邊,這便是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在孩子們成長道路中所承擔的角色。
在人工智能面前,學生們需要教師給予他們理智、勇氣去在浩瀚繁瑣的選擇裡做出自己的決定,他們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性的思維,他們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不可替代的自主、自立、自強和自由的能力。
人工智能對教師有什麼影響?
不過,人工智能時代,雖然教師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很顯然,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會對老師的職業,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教師的角色轉變
在技術和數據的支持下,任何重復性的基於知識積累的教學都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簡而言之,在“人工智能”助手的輔助下,教師不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時間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學生完全能夠通過人工智能來習得——他們將掌握學習的主動。而教師將從教學的“發起者”、“操盤手”的角色,轉變為“向導”、“輔助者”的角色。
教學目標的轉變
從繁重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的老師們,就可以“大顯身手”了。他們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上,比如教學創新、經驗傳授、情感關懷,培養學生的素質和情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等。教師將會集中注意力在學生的個性差異上,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從而來塑造不同類型的人才。
當然,人工智能的時代,還只是剛剛拉開帷幕,如何跟這些“機器”相處,將成為每一種職業都會面臨的重大課題。教師的職業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更多的機遇,如何走上好老師之路,如何保持崗位競爭力,時時刻刻挑戰著每一位從業者。
點師成金,為教師職業從業者保駕護航!
點師成金是一家面向大學生就業人群,專注教師技能培訓和人才輸出的高科技企業,致力於為全國教育培訓機構、民辦學校、在線教育機構培訓選拔和輸出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