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

人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激勵與撫慰。常常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心靈快樂無比。學會給心靈松綁,就是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在現實生活中,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於煩惱者的內心世界。因此,當煩惱降臨的時候,我們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學會給心靈松綁,從心理上調適自己,避免煩惱變成心病。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愛默生說:一個朝著自己目標永遠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這些話雖然簡單便卻經典、精辟,一個人有甚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甚麼樣的生活現實,這是勿庸置疑的。

品味隨和的人會成為智者;享受隨和的人會成為慧者;擁有隨和的人就擁有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善於隨和的人,方能悟到隨和的真諦。真正做到為人隨和,確實得經過一番歷練,經過一番自律,經過一番升華。

生活總是悲喜交集,快樂總是無法預約,痛苦也總是無法避免。我們總是渴望溫暖,拒絕寒冷,喜歡微笑,排斥冷漠,但生活更多的是磨礪!所以不管如何,給生命一份感激,讓心空一片光明,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安於一種平實的幸福,享受一種淡淡的愉悅,一種寧靜的溫馨,一種心靈的閒適,心態平和,知足常樂!

胸懷是委屈撐出來的;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痛苦是與人比出來的;疾病是惡習造出來的;心態是經歷煉出來的;快樂是知足養出來的;健康是活動練出來的。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解脫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輕松。所以,做自己該做的事,若自己已經盡力了,剩下的一切隨緣,凡事順其自然。

一定要將違緣轉化為順緣。如果沒有痛苦和違緣,你就很難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及出離心。其實痛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順緣。比如:我們應該要對敵人生起悲心,因為敵人是我們生起忍辱心很好的助伴,因此他是修持忍辱最好的順緣。釋迦牟尼佛說,那些被魔眾障礙的人,也是因為佛陀的加持。

我們習慣了向外看,習慣了觀察別人的過失,習慣了反駁別人,因此總是活在人我是非之中,總是保持一觸即發的「備戰」狀態,像一只隨時隨地會豎起尖刺的刺蝟。總是在這種狀態下,心不得不疲憊,人不得不孤獨,所以我們需要去調整,一點點築起良善思維的大壩,截斷煩惱的河流。

拾起是幸,放下是福。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該放下時就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樹木把枯黃的落葉放下,長出一個美麗的春天。蒼穹把灰色的雲翳放下,才有一個燦爛的晴空。把沉重的鬱結放下,就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會發生。心安,便是活著的最美好狀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