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

1. 在人的一生中,寬容還是一種做人的原則。人只要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寬宏大度者,能夠允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甚至尊重、悅納與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面對非議、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唇相譏,只能事與願違,惡性循環。

2. 在人的一生中,寬容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人向另外一些人爭取自己的權力,或者批判對方的觀念、堅持自己的學說,他們總是指責對方的專橫為不寬容;而當他們一旦擁有了權力,一旦自己的學說被承認後,便多以不寬容的態度來對待那些批評他們的人。

3. 我們說,寬容既不是一種武器,也不是一面旗幟,更不是一番說辭,而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所產生的思維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人們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視野,也可以使人們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如果對於一切新事物都不採取寬容的態度,那麼,社會也就無法進步了,人類也就只能生活在愚昧、黑暗、弱肉強食的野蠻時代。

4. 人的一生中,寬容更是一種頗具價值的思想。在人類走過的漫長歷程之中,我們發現,人類所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識而是思想,是一種靈光閃動的、充滿生命力的、激越而又深邃的智慧。

5. 「大海成汪洋之勢卻以其低而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然與其高而容日月。」一個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胸懷,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處人所不能處,才能最終超然於紛繁、喧雜的世俗之上,健康快樂,從容瀟灑,同時也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博大起來。因此,可以說它又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6. 在人的一生中,一個人的價值和力量,不是在他財產、地位或外在關系,而是在他本身之內,在他自己的品格中。以寬容之德孕育人生,人生才有價值;以寬容之情澆灌生活,生活才有意義。

7. 人的不安全感來自哪裡?來自內心有不安全感的潛在因素;來自對外在世界的過分依賴。因為在這充滿無常的世間,確實找不到可以永久依賴的東西。每個生命的內在,既有制造不安全的心理因素,也有潛在安全的、穩定的力量。佛教的信仰,就是幫助我們解除不安的心理因素,開啟安全、穩定的心理力量。

8. 真正的滿足不在於多加柴草,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積累財富,而在於減少貪念。貪念多的人,雖然表面上看來是得到了很多,但事實上最後得到的很少,還有可能成為痛苦的奴隸。人之所以活的太累,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只有懂得了適可而止,知足惜福,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9. 看透的人,處處是生機;看不透的人,處處是困境。拿得起的人,處處是擔當;拿不起的人,處處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是春天;想不開的人,處處是凋枯。做甚麼樣的人,決定權在自己;有甚麼樣的生活,決定權也在自己。

10.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奇妙的人,汲取更廣泛的知識。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贊,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

11.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賤;心缺敬畏,言行必隨便;心缺誠實,言行必虛妄;心缺涵養,言行必粗陋;心缺教化,言行必無禮;心缺知識,言行必愚鈍;心缺良善,言行必惡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下流。心是一桿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鏡,映出的是自己的心靈。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