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妙招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每個媽媽都能做到,每個孩子都管用
要想孩子聽話,父母首先得“聽孩子的話”。
很多父母一聽,不以為然:“小孩子懂什麼?總要求做一些不能做的事,怎麼能聽他們的話。”
其實不然,仔細想一下,大多數人對以下呵斥聲肯定不陌生:
“別摸那個,弄髒了手。”
“你怎麼趴地上了?看衣服弄得多髒。”
“別動那個。那不是你能拿的東西。”
“別亂跑,過來坐這兒。”
“好好走路,別亂蹦。”
可是換位一思考,你就會想到:這個你生活了二三十年的世界,他們來了才沒幾年;許多你習以為常甚至厭倦的東西,他們第一次見;你們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得興高采烈的話題,對他們來說如同聽天書。
可你卻告訴他們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摸,坐在一群大人中間安安靜靜地聽你們聊一些在他們看來無聊至極的話題。這時你覺得是你的要求有道理還是他們的本能更值得尊重呢?
如果不是危險的東西,不是實在不該動的場合,就隨他們去吧,手髒了,衣服髒了可以洗乾淨,東西壞了可以修,甚至偶爾的小磕碰對他們也是一種體驗。可是,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一旦磨滅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還有的父母也想理解尊重孩子,但又會擔心:父母聽孩子的話,滿足他的要求,那孩子會不會越來越得寸進尺,提出越加過分的要求,最後變得肆無忌憚呢?
我的體驗是不會,只要你不是在縱容孩子,而是在尊重他作為孩子的天性,滿足他正常合理的要求,你越聽他的話,他也會越懂事,當他感知到你的理解和尊重,他也將學會理解尊重你的意願。
我兒子兩歲時,我帶他回娘家待了一個暑假,院裡的自來水龍頭接得比較低,他能夠得著,當他發現一掰開關,水譁譁地流出來時,興奮極了,一次次地去開,怎麼都勸不住,我一遍遍給他解釋不用水的時候不能開水龍頭,否則既弄濕了鞋襪衣服,也浪費了水。
他當時答應,可過不了三分鐘又去開,任憑衣服鞋襪濕淋淋的,我忍不住打過他屁股,可他哭完之後還是繼續,看見我過去趕緊關了水龍頭跑遠,我一轉頭又去開,一天折騰成百回,實在是防不勝防。
想來想去,決定不管他了,反正是夏天,弄濕了衣服也不至於感冒,浪費的水權當是他的教育成本吧。
他再擺弄水龍頭時,我就裝作沒看見,而我需要接水的時候,會喊他來幫我開水龍頭,接完再讓他關上。家人如果不著急的話也都喊他開關,一兩天後,也許他的好奇心得到部分滿足了,也許大家不反對他開關水龍頭了,使他沒有了危機感,他擺弄水龍頭的次數明顯少多了。
我及時強化:“這幾天你幫我們大家開水龍頭,真了不起,而且寶貝知道了只有用水的時候才能開,媽媽真高興。”再後來,他除了偶爾藉口洗手開一下外,幾乎不再無緣無故開水龍頭了。
後來遇到的事情我都用同一個思路解決,有段時候迷上了開燈,不管白天晚上,站到沙發上,按客廳的開關,仰頭看著燈一亮一滅,很高興,他爸爸怕把燈閃壞,趕緊把他抱開,可又不能時時盯著他,他一看沒人注意,迅速地爬上沙發,一邊提防著大人,一邊以閃電速度啪啪地按著開關,燈來不及全亮就滅了,其實更容易閃壞燈管。
所以我沒批評過他,只是以後時不時地喊:
“果果,幫媽媽把廚房的燈打開/關上。”
“果果,來這兒開燈。”
有的開關他夠不上,我就把他抱起來讓他按,後來他自己發明了踩小板凳,不需要我抱了。
本來只需一秒鐘,喊他幫忙往往得三分鐘,但我又不日理萬機,實在也不缺那三分鐘,樂得孩子高興。這樣沒幾天,他就開始只在需要時按開關,一直到現在。
而且現在還能真正幫忙了,有時我在客廳,需要去臥室取東西,懶得動,就喊:
“果果,幫媽媽到臥室取那個什麼什麼。”
他就搬著小凳子過去打開燈,取上東西拿給我。
前幾天又對關電視感興趣,正好他爸爸老是忘關電視,我最煩關電視。於是馬上給他教會,現在我一看見他爸爸進臥室了,就喊一聲:
“果果,關電視。”
他樂顛顛地跑過去拿出遙控器,關掉機頂盒,再去關電視電源。剛開始夠不著電視,也得我抱,後來他等不及我抱,就爬到電視櫃上去關,我也樂得徹底撒手不管了。
一次看見我刷馬桶,說他要刷,我趕緊把馬桶刷遞給她:
“太好了,我最討厭刷馬桶,給你刷。”
我走開,任他在衛生間叮叮噹當又是刷又是沖水,我聽著衝了五六次水才出來,說他刷乾淨了。
我說:“你會刷馬桶了,真好,以後咱家的馬桶就一直留給你刷。”他當時說好,遺憾的是刷過兩三次後,再叫他刷馬桶他裝作沒聽見。
原來一直把剪刀藏起來,不讓兒子接觸到,可幾個月前我在用一把手工小剪刀時被他看見了,他要玩,我本能地想拒絕,可轉念一想,藏是藏不住的,保不定他在別的地方拿不到,而且從未接觸過,反而更容易發生危險。
考慮到我那把剪刀也比較鈍,就答應了。“好,媽媽用完了給你玩,但你要小心不要剪到手。而且,想玩剪刀只能問媽媽要,只能玩這種小剪刀,像咱們廚房裡,還有老家的那種大剪刀不能拿,會剪破手的。”
他一一答應。我用完後去給他找點硬紙,容易剪一點,忘了說讓他等會,回來一看,他已經拿著剪刀將腿上的秋褲剪破了兩小片。
我很嚴肅地對他說:“你看,褲子剪破了再變不回原來的樣子,多難看啊,而且你要是再用力一點,就剪到腿了,會很疼,還會流血。所以千萬不能剪身上穿的衣服,知道了嗎?”
他本來也知道自己錯了,神情有點慌,見我這樣說,趕緊答應。我趁機再告訴他,不僅身上穿的衣服不能剪,其他任何衣服,床單被套,沙發墊子之類的東西都不能剪,要玩的話可以問爸爸媽媽要紙剪著玩。然後把找到的硬紙遞給他,“這張紙沒用了,給你剪。”
後來他經常跑來說:“媽媽,把你的剪刀給我借一下。”我每次都爽快地給他,順便找點不用的紙給他剪,他再從未剪壞過家裡的東西。
一次,我在做飯,他又來借剪刀,我說在老地方,讓他自己拿,並叮囑他小心別剪到手。不一會,他跑到廚房,一手拿著小剪刀,另一手拿著幾張紙,問我:“媽媽,這些紙你和爸爸再用嗎?”
我聽了很驚喜,甚至有點感動,雖然每次給他紙時我會說“這張紙沒用了,給你剪。”但沒專門強調過,剪之前要問爸爸媽媽再用嗎。
本來那都是廢紙,但我為了強化他的這種行為,故意挑了兩張放起來,說:“這兩張有用,其他的沒用了,給你剪。”之後他要玩紙,都記得先問一聲有沒有用。所以你看,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懂事。
前面提到父母的“聽話”很多時候能換來孩子的聽話,並且當你滿足他的要求時,他能很愉快地接受一些附加的限制。
但是,得提醒各位寶媽的是,除非絕對必要,盡量不要附加太多的條件。尤其千萬不要以答應一件事作為讓孩子做另一件事的交換條件。教育是最不接受套路的一件事情,容不得半點功利性。
孩子是最敏感的,當你的“聽話”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時,孩子馬上就能感覺出來,他可能不會表達,但他心裡會感覺到受了綁架,對你充滿不信任感,並且會迅速將你的行事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行事準則。一個充滿功利,凡事都講求目的的孩子,你怎麼能指望他真正地懂事聽話呢?
另外也不要指望立竿見影的效果,你“聽話”一次,就希望立即換來孩子的聽話,咱們“聽話”,目的並不是為了換取孩子的聽話,而是真心地希望孩子好,想讓他更輕鬆愉快地成長,他的聽話只是對我們的附贈品。
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吧,真誠地去愛孩子,在不違反原則,不涉及安全的事情上,尊重孩子的天性,盡量寬容地對待孩子,滿足孩子內心的願望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經常被尊重,被真誠平等地相待的孩子,他心裡自然會播下真誠待人,尊重別人的種子,也必然會長成體諒父母,懂事聽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