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孩子皮到讓你發瘋」時的正確解決方法,原來他們是「天生就有這股衝動」…

對於孩子們就像是個「移動型麻煩製造機」這點,當上父母的人一定深有體會。但有時候孩子們並不是故意表現得這麼淘氣,而是他們天生就無法控制自己。以下就提供了10種常見的棘手狀況,看看孩子當下是怎麼想的吧!

  

▼1. 他們無法克制自己的衝動。你有沒有對你的孩子說「別亂丟」,但還是看到他們亂丟東西的經驗呢?研究表明,我們腦內「自我控制」的區域其實要到青春期才會完全成熟,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控制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很多家長容易認為,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應該具備一些能力,例如56%的家長都認為3歲小孩應該要能克制自己的某些慾望,但兒童發展專家指出,嬰幼兒必須等到3歲半到4歲才會有這樣的能力。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父母應該要提醒自己孩子們還不能管理本身的衝動(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並採取更溫和的方式去看待這一切舉動。

  

▼2. 孩子們受到了過度刺激。如果我們把孩子帶到一個新的環境,很容易就會看到他們大崩潰或過動,甚至是一個外顯的拒絕反應。這種塞滿滿的時間表、過度刺激與疲憊都是現代家庭的象徵。

  

研究顯示,有28%的美國人「總是覺得很匆忙」,還有45%的人認為一天中「毫無空閒時間」。撰寫育兒書籍的佩恩(Kim John Payne)認為,孩子們在過多的教學、活動、選擇和遊戲中累積了「壓力反應」,他堅定指出,孩子們其實需要一些「關機時間」來應付他們日常的「上班時間」。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如果能讓孩子有多一點安靜的空間、休息時間的話,他們的惱人行為就可能獲得大大改善。

  

▼3. 孩子們的生理需求會影響他們的心情。當你睡眠不足或腹部飢餓時,會不會有那種耐心全失的情況呢?孩子們會有類似情況的十倍影響,所以當他們太餓、太渴,攝取太多糖分或生病時,自然就會變得不可理喻。

  

孩子們在累的時候,對於心情和行為的管控能力會大大降低,有些父母應該可以注意到,孩子們在吃飯前的一小時,或者半夜醒來,生病時,行為很有很明顯的變化。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孩子們不能像成人一樣,透過適當溝通,或自己吃點什麼、睡個午覺來調適情緒。所以大人們需要幫助他們進行日常的例行任務,並預演他們可能會有的需求。

  

▼4. 他們沒辦法處理自己的極端情緒。身為一個大人,我們已經被教導如何去舒緩自己的情緒,例如去滿足它、替換它,或是找別的東西轉移注意力等等,但孩子們還遠遠不會這樣的技能。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針對幼齡兒童教育的專家珍妮特(Janet Lansbury)有個很好的建議,當孩子們展現例如尖叫、大吼或狂哭的極端情緒時,父母可以就「放任他不管」,不要對這樣的極端情緒做出反應或責罰,讓他自然釋放。

  

▼5. 孩子們對於「動來動去」有很大的需求。還記得你一天會對孩子喊幾次「別亂動」、「別亂跑」嗎?為了能有恰當的發展,孩子們其實有許多「動」的需求,例如他們需要花一堆時間待在外頭,騎腳踏車或滑板車,爬上爬下,玩一下一些劇烈的遊戲等等。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在孩子們精力旺盛地四處玩耍時,不要把他這樣的行動評價為「壞」,最好帶他們到街頭散步,或去遊樂場玩耍之類,好好發洩他們的精力。

  

▼6. 孩子們「不合作」。在一個冷熱交替的天候中,一年級的小學生可會堅持他可以穿短褲,但媽媽則表示他得穿長褲,然後兩人就為此吵了起來…心理學家愛利克(Erik Erikson)認為,學齡前的幼童已經會主動去制定自己的計畫了。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孩子們可能會在番茄還是綠的時候就要求吃它,或是堅持該剪頭髮、用乾淨床單堆成堡壘等等,這些行動看在我們眼中雖然「不合理」,但他們其實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也就是「制定自己的規劃」,成為一個小小的獨立人士。看在這一點的份上,讓他們放手做吧!

  

▼7. 孩子們最大的優點反而讓他們陷入低谷。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這種狀況,我們本身最大的優點,事實上就反應了我們自身最大的缺點。也許有些人能夠非常專注,但卻不容易適應環境,也許有些人直覺敏銳、感知強,但相對的,他就必須像海綿一樣吸收別人的負面情緒。

  

孩子們也有類似的狀況,他們可能在學校都相當遵守規範,但遇到搞砸了情況時卻會不知所措。有些孩子舉止可能比較謹慎、安全,但在面對新活動時就會比較抗拒。他們可能很會享受當下的一刻,但卻不是很有組織性(例如讓玩具覆蓋了整個臥室的地板)。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父母應該體會到孩子們「不受歡迎的點」反面可能就是他的強項,這點其實就跟我們一樣,藉由這麼做,我們能對孩子展現出更多理解的態度。

  

▼8. 孩子們玩得太瘋狂。你的孩子可能會用優格塗滿自己的臉、穿爸爸的鞋子上學、希望在刷牙時玩你追我跑,這些行為看起來「很皮」,但就像兒童教育專家們指出的:孩子們只是希望跟你一起玩。孩子們喜歡所有感覺蠢蠢的事,他們喜歡為同一件事大笑,還喜歡體驗新奇、驚喜與興奮的元素。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陪孩子玩可能會佔用父母很多時間,還打亂了原本預定的計劃,而且有些遊戲還真的感覺「很蠢」,不過如果你願意制定一些遊玩的時間表,並讓他們經常出門玩耍,或許就可以分攤他的一些精力。

  

▼9. 他們對父母的情緒非常敏銳。根據多項研究指出,人類間情緒的傳達其實非常快速,例如熱情、快樂、憤怒、悲傷,傳遞到另外一個人身上時只要幾毫秒,而且彼此之間可能毫無知覺。孩子們本來就會特別重視父母的心情,所以如果我們處於充滿壓力、低落、分心、沮喪時,孩子們就會「模仿」這些情緒,相對的,如果我們總是處在平和且穩定的狀態時,孩子們也會有樣學樣。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在自己陷入憂鬱、悲傷的情緒前,先確認孩子們不會在一旁受到感染,他們的行為可能會明確受到你情緒的影響。

  

▼10. 孩子們對「標準不一」會感到很不滿。當你為小孩買了巧克力,但下一刻又告訴他說:「不,你不能吃,這樣會吃不下晚餐。」可能會馬上聽到小孩的尖叫。或是你某晚為他們讀了五本書,但另一晚又說:「今天只能讀一本。」他們就會拼命祈求讀更多…孩子們牢記著父母的所有標準,而標準不一時,他們就會產生抗議,並對此感到沮喪或大吼大叫。

  

父母們可以做什麼:其實就像我們一樣,孩子們需要知道他們期望的是什麼。當那些限制都能維持一定的慣例後,就可能大幅改善孩童的行為。

孩子們的行為雖然有時真的令人抓狂,但也別忘了這某部分也屬於他們的天性,他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掌握著以上幾點的話,在面對他們又「發狂」時,肯定會有更好又更有效的處理方式喔!

 

來源:Upwort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