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如此矛盾,我們該如何善從人性?!
【一】
其實芸芸大眾,都是不好不壞的人
作家劉墉一次到外地辦事。由於初次來到那個城市,下飛機後他就選擇搭計程車,並跟司機打聽當地的情形。司機除了為他介紹,還發表了不少個人見解,兩人相談甚歡。到達目的地後,車表上顯示180元。結果,司機對著劉墉手一揮,豪爽地說:「給100就好了!」劉墉沒有多想,遞了200元,就跳下車說:「那怎麼成?不用找了。」邊走,他還聽到司機在背後連連道謝。
辦完事,劉墉又叫車回機場。到了機場,劉墉盯著計程表上的數字「120元」,哭笑不得。他發現和前一位司機雖然談得投機,卻在交談的過程中被認出是外來客,所以司機特意選了遠路來走。結果,算上小費,司機足足多要了80元。
但是,再仔細想想,劉墉回憶起司機曾主動提出:「給100就好了」。如果劉墉按此照辦,那司機不是反而虧了?或許,是談得投機,讓司機心裡過意不去了。
司機是好人,還是壞人?其實,每個人都是「人」,都有著人性的貪婪、自私與溫情。當你不小心的時候,他們會佔你的便宜,當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為你付出。如果你同時養了貓和魚,貓吃了魚,你除了責備貓,更應該責備自己。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範,而且吃虧的時候,除了怨恨那個人,更應該檢討自己。
世上許多人,都是這樣不好不壞的人。
【二】
我們是愛投入的自己,還是真的愛他?
電影《巴黎,我愛你》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背著女人有了外遇,還與情人相處甚歡。他漸漸發覺與妻子格格不入,多年來她喜歡穿那件紅色外套,喜歡穿的白襯衣,走過柵欄時喜歡用手劃過它們的動作,以及做早飯時總哼唱《生活的漩渦》的歌聲……所有的這一切他都想擺脫,他不再愛她了。
一天,他約了妻子在餐廳見面,想要打算提出離婚。可是,令他厭倦不已的妻子卻哭著告訴他,自己患了白血病晚期。不忠的丈夫見到妻子這個境況,忍住了要離婚的話語,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與情人分手,回到妻子身邊,一心一意地陪伴她渡過剩下的日子。他讓他的妻子沐浴在她一直渴望的關愛中:他懸掛油畫,按著她的意願挪動東西;陪她去看她喜歡的早場電影;耐心地陪她購物;還讀村上春樹的小說給她聽……和她做所有愛妻子的丈夫應該做的所有的事情。
在故事的結尾,有這樣一個細節:妻子在廚房做早飯,還是輕聲哼唱著那首原本令丈夫討厭的歌曲。這時候,丈夫走了過去從後面抱住她,他們親吻,這使他再一次品嚐到了戀愛的滋味。沒想到,在這些日子裡,他們倆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層次。當妻子在他懷裡死去時,這個男人也陷入了情感昏迷,再也沒有蘇醒過。直到多年後,每當見到穿紅色風衣的女人,他的心頭還是會為之一震。
還是同一首歌,同樣的紅風衣,同一個妻子,可是一旦這個男人改變自己的行為,投入到這假裝愛人的行動中,原本令他厭倦的人事物卻全然改變,使得他再次獲得了戀愛的甜蜜和情感的高峰。我們到底是愛一個投入愛的自己還是真的愛他人?是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主導我們的行為,還是我們的行為在改變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也許這就是人性,我們隻愛得不到的,卻對身邊之人不懂珍惜。我們終究還是愛自己,不信你問問自己,讓你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戀情,是不是自己當初奮不顧身投入去愛的那一段?
【三】
人性經不起半點考驗,否則只會兩敗俱傷
雜誌上有過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芬森,在晚年時尋找接班人的故事。在挑選繼承者時,芬森的助手擔心他選中的徒弟,會因為家境貧寒而容易被金錢誘惑,所以建議通過其他人以高薪聘請的方式,試探他能否把持得住自己。
對此建議,芬森斷然拒絕了,理由是:這種考驗必定會讓被考驗者在現實與夢想面前做兩難選擇時,內心無比糾結,而且無論結果怎樣,都必定是兩敗俱傷。
於是哈利順利成為了芬森的接班人,並在若干年後功成名就。後來,當他得知此事的時候,他淚流滿面地說:「如果當時老師芬森那樣做了,我極有可能會被誘惑,甚至會因此而一生都碌碌無為。」
回看現在的社會,新聞上常常提及某個官員貪汙被揭露,然後媒體直接抨擊:「這簡直不是人。」可你是否試想過,這樣的例子是多麼的相似於:面對一個掏糞的工作,我們一定要反複問他,給你一個高薪的輕鬆的工作你干不幹?而且還要求對方一定給出的是否定的答案。
社會上的新聞,總是百般的考驗人性,指望著聖人的出現。
於是,
我們的英雄從沒撒過謊,從沒想過一己之私。
看新聞的人,越來越少。相信新聞的人,更少。
讓年輕漂亮的閨蜜去勾引男朋友,試探他的忠貞。
刻意隱瞞家世背景,製造一夜暴富一夜破產的故事,考驗對方感情的純度。
用巨大利益做餌,評估朋友的誠信。
【四】
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混合體
一個人,既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壞人;既可以厭惡一個人,又可以再喜歡上她;既可以將自己裝扮為聖人,卻又無法做出聖人之舉。原來,人竟如此矛盾地徘徊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
17世紀啟蒙運動以降,邏輯和理性就深入人心。理性一般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衝動,不憑感覺做事情。盡管傳統的經濟學家總是認為「人是理性的」,然而,這一套思想已被現實逐漸瓦解。
第一波打擊就是量子力學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數學家彭羅斯曾說過:「既然有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那麼人腦就不可能是圖靈機。」
第二波打擊就是計劃經體系的失敗。例如馬克思,認為人可以認識世界,認為人類社會的進化存在一個客觀規律,認為你甚至可以指定一個計劃,按計劃從原始社會一直進化到共產主義。然而,這一切在現實面前並不可能實現。
第三波打擊就是,索羅斯提出的「理性經濟人」模型的錯誤性。如果大家都理性,股市就是平衡的,那麼你直接把錢存在銀行就行了,何必炒股?索羅斯認為股市本質上不是平衡的,炒股行為本質上是非理性的。股民們不是被人忽悠就是忽悠別人。
第四波打擊就是,小布希當選並連任美國總統。大眾心裡或許也有同樣疑問:「小布希這種人怎麼就選上了呢?」從此,知識界的高端人士開始懷疑:大多數選民是非理性的。
人,並非完全理性,而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混合體。
【五】
一個人的溫柔,即使是裝的,也能裝出真溫柔
既然人性可以讓人左右搖擺,我們該如何做,塑造人美好的一面呢?
S姑娘,嗓門大、性格急躁易動怒、和男生打籃球都可以把別人撞翻在地,加上修剪著和男生一樣的短發,因此,大家都叫她「男人婆」。許多年後,大家在聚會上再次見到她時,都大吃一驚。S姑娘的變化很大,長發飄飄,身材曼妙,說話溫柔又淑女,對人也變得禮貌又寬容。原先,大家都認為她是裝的,於是,懷著「等著看好戲」的心態與她聊天說笑。然而,一場聚會下來,大家竟發現S姑娘的溫柔是真溫柔。細問之下,更讓我們吃驚的是,原來她的溫柔真的是裝的,但是裝出了真溫柔。
一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一方面為了取悅男朋友,另一方面也意識到自己性格太急,說話又傷人,於是,S姑娘想要改變,就開始裝起了溫柔。例如,想要自己一口氣搬重物上五樓的時候,她會先問問男朋友可不可以幫幫自己;跟男友意見不合,想要因小事大發脾氣的時候,她會在心裡先默默倒數十秒鍾;想要抱怨和指責男友不夠在乎自己的時候,她會考慮用一種撒嬌和建議的語氣。就這樣假裝溫柔,時間久了,S姑娘的性格就真的改變了。說到這,S姑娘不禁感嘆了一句:「人真的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呢!」
或許,我們無需裝溫柔,但我們可以嚐試著裝出真快樂,裝出真勇敢、裝出真性情……一開始也許隻是轉移注意力,假裝自己,避免讓自己沉溺在負面情緒之中,但是一旦投入,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裝出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的溫柔,即使是裝的,也能裝出真溫柔。
【六】
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除了行為上的可塑性,我們所說的竟也可以塑造我們自己。
假設我踩了你一腳,你痛得「哎喲」一聲。如果我說「我才輕輕踩你一腳,你卻假惺惺地大叫,裝得那麼痛似的。」你一定心裡不爽,極有可能越叫越大聲;可如果我說「哎呀,真對不起,我這一腳踩得太重了,你一定很痛吧!」你可能就會說,「沒關系」。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K小姐曾交過一個男朋友,和他在一起後,K小姐發現她男朋友的口頭禪不是「生活真沒意思」就是「生活真無聊」。每一次他說「生活真沒意思」的時候,K小姐都要在心裡說上十遍「生活真有意思」;他說「生活真無聊」的時候,K小姐都要在心裡說上二十遍「生活真有趣」。
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K小姐就是在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對抗他的負能量,然而,隔三差五地要去對抗負能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間久了,這段感情帶給K小姐的感覺是,跟這個人在一起真沒意思,真無聊。於是,K小姐選擇了分手,再也不愛他了。
其實,讓你感到厭倦的不是他這個人,而是他那些不好的語言表達方式。
要想變成給別人溫暖的小太陽,那你就從說話開始,訂出一些簡單的,你真的做得到的事。例如:規定自己每周三中午一定發出一封信息,問候一位在你通信簿上的朋友,而且在對方回複你之後,再回複一個給對方加油的信息。
記得,小心你的語言,你的語言會影響你的思維,進而影響你的生活。
【七】
評論他人與被他人評論,你喜歡哪一種?
除了行為與語言的力量,我們還應該如何善從人性呢?
心理輔導師在對別人進行心理治療時,為了讓對方客觀評論事實,導師總會提醒被治療者評論時多以「我」開頭,少用「你」開頭的句式。然而,這個提示並未帶來真正的改變,因為「你……」的句式很容易變成「我對你的感覺是……」這時的感覺並非感覺,仍是評價,隻是借用了「感覺」這個詞而已。
難道是我們對別人太感興趣,才愛評論他們的嗎?
事實並非如此,人總是對自己感興趣,然而,又不願意將不好的一面暴露出來。所以,隻好藉助他人的事例加以評論。因此,評價者對別人不感興趣,他看起來是將焦點對準了別人,但其實,他感興趣的隻是將他的「小我」投諸被評價者之上,而對於評價者自己怎麼看待自己,他沒有興趣。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既然我們深知人性的特點,深知被評論是一種不好的感受。為什麼我們不能正視自己,適當規避自己的行為與語言呢?縱使人性中有千種萬種弱點,但為何我們不能將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與理解呢?
你一定不喜歡被他人評論,所以請不要評論他人。換位思考,將成就更好的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點個讚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