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工作10年…他回台發現「台灣人看中國3大盲點」,「台人僅存的驕傲壓垮自己」被狂讚中肯!
中國是台灣人出國工作的主要國家,以2015年出國工作的72萬人口來看,其中去中國的就有45萬人,總數超過一半。一位曾在中國工作的網友便發文分享在中國工作10年的現況,並指出台人「僅存的驕傲」,才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網友以「在大陸來往近10年定居5年,而去年我回台灣了」為題,分享自己在中國與台灣觀察到的現況。他說自己在2006年被公司外派到上海,後來自己找供應商、到陸資電子公司上班,「公司在中國企業的前100強,我在裡面的某部門擔任部長。」
他指出近年來身邊的朋友、同事等,幾乎都是大陸人,2016年底回來台灣時,大家看到他的第一句話都是問:「你回台灣幹嘛?有事可以做嘛?」他表示自己並不是「混不下去」才回台灣,事實上,他離開前一個月才拒絕了兩個年薪超過100萬人民幣的工作邀請,原因是他想回台灣陪小孩。來往兩地的他,也點出了台灣人看大陸人的盲點。
▼1. 你認識的大陸是真實的大陸,還是台商或新聞眼中的大陸?
他表示很多人根本沒有實際接觸過中國,而是聽去當台幹的台灣人講述他們的中國經驗,而這些特別多是在工廠工作的台灣人,「這些人很多人一天到晚就是都在台灣圈子裡面活動,對外的接觸真的有限,我不能說他們不理解中國實際的發展,但是他們往往對於很多事情是脫節的。」
他認為資訊來源真的會影響很多判斷,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真的了解,而是爬文去建構自己腦中的世界,他提到中國的確共產黨,仿冒的東西也很多,「但是如果你只有看到負面的價值,而忽略掉當中正面向上的力量,這樣的狀態就好像龜兔賽跑一樣,即將演變成的狀況就是盤盤皆輸。」
▼2. 在中國大城市當中的確也有低薪的工作,但是背後的影響值得思考。
他說自己先前到上海一位台灣朋友開的咖啡店喝咖啡,跟裡面22歲的咖啡師聊了一下,她的薪水跟很多核心上海的基層一樣,工資4000-6000而且不包吃住(約18000-27000台幣)。在上海的高物價下,他問對方怎麼生活下去,「這類的工作在上海出生長大的人其實都不會想要做了,而最多的狀況是外地來的人接手了這類的工作,就像在日本東京一樣,很多便利商店跟餐廳其實用的都是外籍員工。」
咖啡師告訴他,她到上海已經3年了,潮汕人。年底想回南方讀日語,讀了一年之後去日本讀書,再看看那邊學一些東西再回大陸發展,她想要到深圳,因為深圳的咖啡市場還沒有起來。
▼「她22歲,對於人生的規劃以及觀察市場已經比我接觸到的許多台灣的同年紀的人多了太多。」他提到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出生的年輕一代,很多像台灣年輕人一樣,不再那麼「拼」,而是比較追求生活樂趣與理想。但還是有不少人要到北上廣深工作,「這些人的要求相對沒有都市人高,而且衝勁十足,我個人認為這些源源不絕的外來人口是刺激整個社會繼續發展的動力。」
▼3. 許多台灣人僅剩的驕傲是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認為最近PC HOME和蝦皮購物的PK大概就是一個例子,有人托他問如果以中國設計角度,哪些是讓蝦皮在用戶體驗跟設計上打敗PC HOME的關鍵?「坦白說這個問題以我的角度我不太清楚大陸人會怎麼回答,因為蝦皮以中國的電商角度來說,它只是一個非常非常陽春的服務…然後就輕輕鬆鬆的把PC HOME打敗了。」
他說有趣的是,PC HOME還曾是很多中國電商學習的楷模,「我這10年看過太多產業原本是台灣人的天下,現在已經完全沒有競爭力了。例如:影視電影、設計、電商、遊戲、互連網、民宿、電子等等。而這些退化的原因更關鍵的是,台灣許多人還沈溺在自我的優越感裡面。」
▼最後他也提到了回台灣近一年後看到的狀態,他感受到台灣正朝「一個負向螺旋向下循環當中」。他最常聽到的心態往往是「錢夠用就好」、「反正還過得去」、「再撐一下,整個社會都是這樣子,也沒辦法」。供應商也只想要撿簡單、容易、大量生產的案子下來做。
▼他認為前者所提到的那種「知足常樂」心態,已經慢慢轉化成對事情的被動與不積極,甚至再轉變成消極沒信心,「我感覺整個社會現在的氛圍是消極的。然後這整個社會不缺人提出問題,但是幾乎找不到人願意解決問題,願意挑戰問題。」他說沒有人願意做出改變,讓社會產生流動性,讓台灣的現況死氣沈沈,「外面的人想救都沒有機會救。」
「很多人看中國大陸許多莫名其妙的錢投入在莫名其妙的地方,然後在旁邊笑這樣的東西也做?錢太多?」他提到亞馬遜之前在美國試推無人商店,有人笑說在中國大概會被偷光,但現在中國的無人商店已經火熱測試中,「不論其成功與否,起碼人家上場報隊打球了。」
曾被笑山寨的OPPO手機、有中國軍方色彩的HUAWEI手機現在也已經沸沸揚揚,採全部創新的共享自行車也成為對外輸出的產品,「台灣現在連行動支付也還搞不定。當然你也可以說為什麼要找中國大陸PK,沒有問題,那我們要跟誰PK呢?又或者不跟任何人PK,我也看不太清楚有什麼是我們自我在過去幾年當中有突破的。」
▼對其他網友提到台灣的優勢有人文教育等,他補充說:「台灣只剩下人文教育可以的這件事情,我相當同意。不過只剩下不到10年的時間。」他認為台灣目前只有領先大陸生活體驗跟經驗,但這只需要時間養成,「我個人看中國大陸已經在這幾年開始畢業的這一代開始改善了,等到2025年之後,這個部分猜想台灣也沒有優勢了。而物質的部份,不只一線城市,二線大概也都已經超越了。」
這番言論也獲得多數人讚同說:「這篇寫的太中肯了,也寫出台灣目前困境,也就所謂的『知足』讓現在的人缺乏企圖心」、「台灣會這樣也是自己種下的,食、衣、住、行,那一樣有正面去面對過」、「中肯,台灣沒救是因為意識型態之爭,到全面輸給大陸時,看能否覺醒一點?」、「台灣甚麼都缺,就是不缺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