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非洲最富有被稱「非洲麵包房」的國家,現在買一顆蔬菜竟要10億元!
辛巴威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是世界少數幾個富裕的非洲國家之一,這裡自然條件極好,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被稱為非洲的麵包房。雖然現在的經濟大不如前,當地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但是那種悠閒自得的生活態度卻始終沒變。
辛巴威的生活水平下降,是和國家的政策,經濟通貨膨脹有關的。辛巴威的貨幣面值普遍都是上億元的,這麼大的面值我想很多人都還沒見過的。
由發行初期兌美金1:1000,到了2009年1月底,是300兆,寫成阿拉伯數字是3000000000000000,後面幾個零自己算。導致當地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到最後基本所有的人都不用辛巴威幣,唯一與交易相關的功能是找零,有一位中國遊客搭計程車,車資8.5美金,給10元美金,司機找了15萬億津幣代替1.5美金,整整三捆500億面額的紙。
在這個貧窮的國家,農民的生活更是悽慘,青年人沒有工作,農業還處於原始水平,農民的午餐居然只是煮熟的豆子,條件之差讓人落淚。
在辛巴威Bulwayo郊區,礦工們希望在挖鐵礦石的同時能發現金子。他們一天的薪水大約為1美元。
辛巴威的食物非常匱乏,經常需要捕食野外動物,就算是大象,為了生存, 他們也輕易殺死,這樣夠他們吃好幾天了。
運回村子的食物,如果沒辦法藏匿的話,就只能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了,不然自己想光明正大的儲藏食物,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堪忍受貧窮,大量居民來到邊境,想要逃離這個國家。這也足以看出辛巴威貧窮到了什麼地步,如果不是不得已,我想誰也不願離開自己的家鄉。
獨立之初的辛巴威被譽為「非洲麵包籃」,來自辛巴威的糧食養活了非洲的饑民。正是得益於發達的農業,辛巴威與南非一起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然而好景不長,辛巴威的經濟從2000年開始一路下行,至2009年時已處於崩潰的邊緣,曾經的樂土淪為了「貧民窟」。
▼辛巴威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製造業、農業、礦業為經濟三大支柱。該國自然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較好。辛巴威經歷了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當地的貨幣面基本都是上億元。每個人擁有大量的金錢,堆放在一起十分的壯觀,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會拿到這麼多的錢。
▼在1960年前後,辛巴威曾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還被稱為「非洲的麵包房」。如今經濟發展緩慢,人們的生活水準急劇下滑,但卻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
▼然而即便這些錢的面值再大,對於當地的人們來說不過是廢紙一張。畢竟這裡的貨幣兌換美元十分掉價,上億的辛巴威元還不值1美元,當地人生活苦不堪言。
▼辛巴威的農業並不發達,吃飯成為當地人最煩惱的事情。雖然這裡最不差錢,隨手就是幾百億,但是拿著10億元的津幣卻只能買到一棵青菜。
▼因為缺乏食物,年輕人想的不是怎麼賺錢和存錢,反而是怎麼填飽肚子。有的時候他們會把毛毛蟲曬乾,然後直接放在嘴裡面吃。
▼有的時候餓急了,全村人就把目光投向了野生動物。全村人捕殺到的大象,對於他們來說大象肉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不一會兒,全村人就將大象肉平分完,只剩下骸骨。即便是體積如此之大的動物,對於缺少食物的辛巴威人來說遠遠不夠。
▼這裡的工作機會少,因此年輕人站在馬路邊賣食物,畢竟這裡最缺的就是食物。不過他們賣的可不是一般的食物,而是燒烤老鼠。
▼辛巴威一群礦工在挖礦。他們工作一天,只能得到1美元酬勞,於是人們寄希望於「意外的收穫」,想著挖礦石的時候能找到黃金。
從2000年開始,辛巴威經濟一路下滑,到2009年的時候,就處於崩潰的邊緣,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