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洗澡誤區讓你生病+短命,最後一個幾乎人人都做錯了
在寒冷的冬季,洗一個熱水澡既能暖身又能放鬆身心。洗澡好處多多,除了可以清潔消疲外,還可以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的新陳代謝。但是,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對,卻會讓你生病+短命。
下面幾個洗澡的誤區,你千萬不要再犯了。別讓你的壽命折損在浴室裡~
誤區1熱水泡澡時間長
秋冬季節天氣寒冷,大家都喜歡舒服地泡在熱水中,捨不得離開。但這可不是什麼好習慣。泡澡時間太長,會使皮膚表面失去油脂保護,從而產生乾燥瘙癢等症狀,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等情況。此外,長時間泡澡人容易疲勞,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建議:盆浴20分鐘,淋浴3至5分鐘即可
誤區2洗澡水溫越高越好
寒冷的天氣裡,很多人都喜歡用很熱的水洗澡,甚至覺得越滾燙的水溫越能提高身體熱度。但洗澡水溫過高卻會讓你的皮膚苦不堪言。它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乾燥的程度。同時,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為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會使心臟缺血缺氧。
建議:洗澡時水溫與體溫接近為宜
誤區3使用清潔能力強的浴液
冬季節皮膚本就乾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潔能力較強的浴液,會加重損害皮膚的保護層,加重皮膚問題。秋冬季洗澡的時候我們宜選擇性質溫和的沐浴用品,以避免對於肌膚的刺激。
建議:浴液一定要選擇鹼性小的,中性的最好。沐浴後最好塗一層可以潤膚、保濕的護膚品。
誤區4洗澡過於頻繁
很多人認為洗澡越勤,身體才會越乾淨。但隨著冬天的來臨,皮膚也變得越來越乾燥脆弱,皮膚瘙癢也容易盯上這些「勤洗澡族」。洗澡過勤會把皮膚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菌群洗掉,容易傷害到皮膚的角質層,由此導致皮膚瘙癢,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減弱,反而容易得病。力的搓洗也會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損,細菌、真菌趁虛而入,造成皮膚感染。
建議:冬季洗澡次數以每周1—2次為宜。
誤區5洗澡順序不講究
冬季的低溫使人體皮膚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而冬季洗澡水的溫度又相對較高,溫熱的水突然從頭而至,會讓人體調節系統「措手不及」,引起頭部及全身皮膚血管驟然擴張,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膚表面,導致心、腦等重要臟器急劇缺血,頭暈、胸悶等種種不適也會隨之找上門來。
建議:冬天洗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洗澡前先用熱水沖沖腳,待腳部溫暖後再慢慢往身體上淋水,讓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誤區6洗澡時緊閉門窗
很多人冬天洗澡都喜歡關緊門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氣偷偷潛入。但如果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這種行為極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建議:洗澡時別緊閉門窗,超過半小時一定要上前看看。否則若中毒超過半小時,會有生命危險。
這樣洗澡最健康
洗澡時間
飯後兩小時,或下頓飯前1小時左右為宜;
劇烈運動和酒後都不能馬上洗澡。
大多數人洗澡,首先就是洗頭,這是錯誤的。
冬季氣溫低,脫掉衣服進入浴室後,血液會集中在內臟和頭部,馬上洗頭,可能導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長期如此,可能誘發腦血管疾病。
正確的順序應該這樣:
1、洗臉
當你進入淋浴房後,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所以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乾淨,臉上積累了一天的髒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
2、洗澡
臉洗乾淨之後就能夠清潔身體了。洗澡時水溫應與體溫接近為宜。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容易發生缺氧;而水溫過低則會使皮膚毛孔緊閉,不利於清除污垢,也會令體內熱量分發不出來,浴後感覺四肢無力。
3、洗頭
頭髮在蒸氣的氤氳中得以滋潤,先將頭髮在水中充分濕潤後塗上洗髮水,把頭髮置於頂部搓揉片刻,用清水沖洗,切記一定要衝洗乾淨,再均勻抹上火局油膏或護髮素,輕輕按摩三到五分鐘,用寬齒梳梳順,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