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哲學家母親:讓孩子失去思考力的,是大人的干擾

日本小學生中島芭旺,3年前偷用媽媽的臉書帳號,向出版社總編輯自薦出書《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他將自身生活裡的所見所思,寫成率直坦然的短文,直接點出許多大人看不到的盲點,結果成為狂銷17萬冊,即將發行超過6國版本的「勵志啟發」類暢銷書。

被稱為是「全亞洲最年輕哲學家」的「日本最紅小學生」中島芭旺,3歲開始用電腦,自己和「谷歌老師」學習,但小學三年級因轉學適應不良,而拒絕上學,轉而出席一些專為大人提供的講座和讀書會,並參加東京大學「異才火箭計畫」的自學方案,選擇了一條格外需要勇氣,非常另類的學習之路。 

《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狂銷17萬冊,發行6國版權。中島芭旺提供

隨著書籍暢銷,除了讓跨世代讀者見識10歲小孩的思考力,同時也引起日本民眾正反兩極的討論。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的留言中,因這本書感到「重獲勇氣」、「深受感動」的支持者,和認為「為什麼不好好去上學?」、「小孩就該有小孩的樣子」的反對者不分軒輊。

中島芭旺的母親岩切彌生,接受《親子天下》越洋專訪時,透露自己採行「無為而教」的方式,充分放手,給予孩子高度信任,也讓孩子擁有極大的決定權和責任。對現代父母來說,充滿震撼也帶來反思和啟發。

岩切彌生說:我所做的,並不是「教他,幫他做了什麼」,而是「不去打擾他心中產生的那股熱情」而已。岩切彌生提供

---------------------------------------------

Q:你對育兒教養的「初心」是什麼? 你如何教育孩子?

A:很多人會討論要用哪種教養理論,大家各有不同做法。但在我們家是,「因為媽媽都沒做,沒有教,也沒有干預」,所以孩子就自己做了。我也沒有刻意把芭旺培養成「很會思考的小孩」。可能「思考」這件事,剛好是他的強項和興趣。

我認為如果大人只想把哲學,或是自己的想法教給孩子,反而是在干預孩子的想法。所以我做的事情就是,不去干預他。

所謂不干預是,當孩子深深著迷於某件事情時,我不會去打擾他。譬如他有段時期非常熱衷於把姊姊的功課表拿去影印,一張接著一張印個不停,有陣子他又每天拿捲尺量水壺桌椅各種尺寸,量個不停,也有過迷上在客廳裡狂撒麵粉,或是一直去抽面紙盒的面紙。很迷數學時,在補習班可以從早到晚整天在算數學,我也沒干預。

芭旺在不同時期,各有不同的著迷,有迷上打電動,也有迷上看書,或是一直看字典的時期。而我所做的,並不是「教他,幫他做了什麼」,而是「不去打擾他心中產生的那股熱情」而已。

中島3歲開始用電腦,自己和「谷歌老師」學習,小三起自學,小六又回到學校。中島芭旺提供

很多父母會在小孩想做某些事情時,擔心「還太早吧」,「太危險」,而對孩子給出建議。但基本上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我都可以讓他去做。如果小時候孩子著迷於抽面紙,大人說不行,但孩子迷上看書,大人就說可以,還稱讚他,想一想,這不是很怪嗎?對我來說,這些事情都是一樣的啊!

問:聽說你在書裡寫出的文字,有很多是你在打電動時想出來的,為什麼會這樣?

中島芭旺:想表達卻找不到適合字眼,在打電動很專注的時候想到,感覺真是暢快。

-----------------------------------------------

Q:家長會擔心給小孩這麼多自由,會讓他不受控,太驕傲? 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會不會很善辯,愛找理由?

A:我覺得父母應該要信任孩子。 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被說是「沒禮貌的小孩」,孩子心裡會很受傷,但我覺得家長要相信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孩子就會自己努力」。

大人總覺得做每件事必有原因,但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就只是單純的想去做而已,不需原因。當大人執著於要孩子解釋 「為什麼」時,小孩就會跑出一些藉口或捏造的理由。大人不也是一樣啊?

有時,父母本身不想被人批評「是怎麼當父母的,孩子都沒在教!」所以會干預制止孩子很多事情,但這都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也就是說,讓孩子們失去思考力的,往往是大人的干擾。

Q:日常生活中,怎麼教孩子思考?

A:很多大人會要孩子,「想想看別人會有什麼感覺」,但我覺得,人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啊,所以我跟孩子說,「先察覺自己的心情吧」,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讓人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在我們家,彼此就是這樣溝通相處的。

孩子來問我問題時,我只「提示答案可能的藏身之處」, 並不直接提示答案。 就像在沙漠中想喝水,我不會跟他說「這裡有水可喝」,而是跟他說,「喝水的地方也許是在那邊呢」,芭旺就會自己去想一想,查一查 。有時他問我問題,我會說,「你要不要去問問看某某,他可能會知道吧」,但接下來他要不要真的去問,我不會管。 

我想,這麼做是為了留給孩子一些「犯錯失敗的留白」。不要剝奪孩子「犯錯失敗的權利」,在日常中,因為沒人給他答案,只能靠自己去查,自己想。孩子某件事情失敗了,家長要相信,此刻正是孩子的學習。

Q:芭旺去年又回到學校上學,為什麼?會思考的小孩,學校成績會比較好嗎?

A:芭旺9歲時不想去上學的原因,是因為不喜歡那所學校的教學方式,並不是不喜歡遵守規定。現在又回到校園,他自己承諾,會遵守學校的規定。之所以想再回學校,是因為上學可以遇到以前幼稚園時期的朋友們。另一方面,芭旺自己雖然覺得,「不去上學很自由,但沒去上學的自己,是不是也被這種認知給束縛了,反而變得不自由。」因此,他想再試一次,再去上學看看。

我不知道他成績會不會比較好,因為沒跟別人比較過。真要講會思考的小孩,有什麼不一樣?我想差別應該是,他們不是解題,而是自己會出題目吧。

未來,孩子所面對的世界裡,真正需要的不是「正確答案」,而是「有說服力,能被認同的答案」。所以沒有思考能力是不行的啊!

問:思考為你帶來什麼樣的不同?

中島芭旺:思考,能少掉很多『沒有用的壓力』。想要做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能夠思考。無法想像如果我是一個不會思考的人,會變成什麼樣的我。

Q:身為母親,對芭旺感到最滿意的事情是?

A:有一次我心情低落,和芭旺通電話說,媽媽很想見你,芭旺卻拒絕了我,說「沒辦法」。其實我聽了覺得很高興。孩子常常會在無意中,順從著父母的期望行動,希望讓父母感到高興幸福。但當芭旺能對媽媽說出「NO」,我相信他已經擁有了對其他人,也能勇敢說「NO」的能力,這樣他就算現在出社會我也不需要擔心了,我的育兒工作至此,好像已經完成了,讓我很高興。

對芭旺的姊姊,我也是一樣的方式,她現在是高中生,正在準備考大學。對於唸書也完全自主,當時要考哪所高中是她自己決定,自己去拿入學考報名表,自己準備考試。

和其他媽媽比較起來,我很另類,但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啊,而且做到讓生活很充實。所以我當然會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因為我自己也不會特別去要求自己忍耐自己不想做的事。

Q:想給其他父母的一句話?

A:如果希望孩子更有思考力,我想很重要的是,父母要先變成有思考力,然後不去干擾小孩。我猜想,大人自己並未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也無法放手讓孩子去享受他所喜歡的事。自己沒有的東西,怎麼給孩子?大人不知道思考的樂趣,也就不會鼓勵孩子思考。

在我們家,家人各自都擁有選擇權。各自行動,是很理所當然的。許多人對「家人」這個詞,帶著一種幻想,好像家人們就得要聚在一起才幸福。有些時刻是如此沒錯,但各取所需,也會很快樂。例如週末時,我想去看電影,芭旺說他想去踢足球,那很好,我們就各自去做想做的事。我頂多只是提供一些我能給的支援,問他需不需要。

當我看了很棒的電影,心情非常好,我心裡會想,「現在芭旺在踢足球,應該也跟我一樣是非常愉快的吧!」就算是家人,每個人都很順著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芭旺也就是因此才能出書。他自己想實現出書夢想,就鼓起勇氣和出版社聯絡。

要讓自己幸福快樂,是不需要得到別人批准的。芭旺想去踢足球,並不需要得到我的批准,「媽媽我可以去踢足球嗎?」這樣自己做出的決定,就會自己負責,不是嗎?

很多孩子因為不被賦予自己做選擇的權利,也就學不會負責。將自己想做的事,一一實現,也就能夠對自己決定的事負起責任。這非常重要。

像我這種「無為而教」式的教養,很需要勇氣去接受自己可能會被認為是失職的母親。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對母親而言,這可能是最困難的一件事。若非真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很難能真正放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