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第一奇女子,袁世凱的秘書,上海灘的巨富,見過世間繁華後,卻皈依佛門,終生未婚……

她的一生頗為傳奇:

身為紅粉,而有巾幗女豪之譽,

一生傷懷國是,關懷民瘼,

痛恨黑暗,同情弱小,

又倡導佛學,力主護生。

她不僅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

還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

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

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

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者……

她,就是呂碧城,

“絳帷獨擁人爭羨”的民國第一奇女子。

“ 

13歲父親去世

受盡世態炎涼

 ”

1895年,

呂碧城剛滿13歲,

曾任山西學政的父親呂鳳岐溘然離世。

對於這個只有女眷的家庭來說,

父親的死即是將全家拋向世間荒野。

很快,

覬覦田地、宅院的族人們,

便野蠻地撞開了呂家大門,

紛紛以呂鳳岐無後為由,要求繼承呂氏家產。

呂碧城是父親的第三個女兒,

此前曾有兩個哥哥,可惜都已夭亡。

生下小碧城時,

呂鳳岐已經47歲,

所以內心深處很難泛起歡喜的漣漪。

如今呂鳳岐去世,

家中便只剩下妻子嚴氏和四個小女兒。

為了霸佔財產,

族人竟唆使匪徒,將嚴氏強行幽禁。

呂碧城在京城聞此消息,

並未亂了方寸,而是四處求援,

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幾經波折將母親和姐妹救出。

在步入成人世界的第一步台階上,

呂碧城便看到了世情的荒誕,和人心的陰暗。

然而還不止於此,

9歲那年,呂碧城曾許親與同鄉汪家。

豈料汪家得知呂碧城救母一事,居然毀約退婚。

這件事為呂碧城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傷痛,

在她看來,

一個女孩子,救自己的家人天經地義,

再者,女子難道就該任憑宰割嗎?

家庭破落後,

呂碧城不得不隨母親遠走娘家,

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6年寄人籬下,

呂碧城內心的積鬱可想而知。

好在那時母親嚴氏思想開明,

敏銳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

讓女兒們出去接受新式教育,

鼓勵她們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 

一人闖天下

成上海灘的巨富、袁世凱秘書

 ”

1903年,

呂碧城孤身一人去往天津。

一個富家女子獨自出門,

這在當時即是驚世駭俗之舉了。

呂碧城想起,舅父秘書的夫人在《大公報》任職,

便寫了一封信過去求助。

這信被《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看到,

不禁對寫信女子的志氣和文筆感到驚嘆。

英斂之是當時的新派人物,

辦報宗旨即為“開風氣,牖民智。”

讀罷信件,他覺得,非見見這位奇女子不可。

▲呂碧城在天津

說起民國才女,

簡直燦若繁星,

可許多人和呂碧城比起來,還是要略遜一籌。

她自幼才氣過人,以詩文聞名,

5歲那年,父親偶吟一句“春風吹楊柳”,

小碧城不假思索便對吟“秋雨打梧桐”。

12歲,寫出的詩詞已豪氣沖天。

英斂之前來拜訪,問明情由,

再看了看她閒來無事的詩作,

當即邀她到報館居住,

並聘請她擔任報紙編輯。

到《大公報》僅數月,

呂碧城便在報端屢刊詞作,

猶如潛水之龍浮游水面,

攪得文壇紛紛投來讚許的目光。

同時,她連續撰文宣傳女子解放和教育,

寫下《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等文,

不斷向社會表達觀點:“民者,國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婦以成家,即積家以成國…”

呂碧城說,提倡女子教育,

就是要通過新文化的洗禮,

讓女孩子們掙脫禮教的束縛和男權的桎梏,

成為個性獨立、思想健全的國民。

這些觀點一經刊載,

立即在社會上激起千層浪。

而呂碧城詩文中流露出的剛毅、率真,

那橫刀立馬的架勢征服了無數讀者。

以《大公報》為陣地,呂碧城聲名鵲起,

同時,英斂之將她引薦給嚴復、傅增湘等人,

帶她不斷結識知識界的名流,

大大開闊了她的思想和眼界。

不久後,呂碧城發表《書懷》:

眼看滄海竟成塵,寂鎖荒陬百感頻。

流俗待看除舊弊,深閨憂願做新民。

江湖以外留餘興,脂粉叢中惜此身。

誰起平權倡獨立?普天尺蠖待同伸。

此詩一出,

各方名流相繼登門拜訪,

呂碧城也落落大方,

以女兒之身,和男人們交遊、唱詩,引起一時盛景,

甚至當時有詩稱頌:“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

不但高聲呼號女權,

呂碧城還將理論付諸實踐,

不斷尋求社會名流的支持,

希望興辦女學。

英斂之也早有此意,

便帶著她遍訪名士,籌資、選址、建校。

1904年9月,

“北洋女子公學”成立,

當時呂碧城年僅23歲,

成為中國近代女性中首位校長。

學校針對數千年中國對女子的身心摧殘,

提倡讓女孩們在“德、智、體”三方面發展。

呂碧城也因此被稱作“北洋女學界的哥倫布”。

▲ 北洋女子公學

呂碧城堅定自己的信念,

外界的壓迫的確必須剷除,

但歸根結底,女性要獨立、覺醒,

必須要根除的是來自內心的壓抑,

千年的封建禮教才是惡源。

如果一個女性,

自身沒有獨立的靈魂,

那麼社會給她再多的空間和機會,

她最終還是牢牢身處桎梏之中。

就這樣,

她雖與秋瑾結下深厚友誼,

但道不同不相為謀,只得目送離去。

而秋瑾東渡日本之後,兩人仍舊互通書信,彼此鞭策。

▲ 呂碧城手劄

可就在1907年7月15日,

秋瑾在紹興遇難,無人敢為其收屍,

唯有呂碧城設法與人偷屍掩埋。

不久後,

呂碧城因與秋瑾交往被官方捉拿。

呂碧城原以為自己將難逃死劫,

卻不想一個對她頗為賞識的男人站了出來,

這就是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

袁克文素來仰慕呂碧城的才華,

恰巧抓捕呂碧城的知會公文落在他手中,

於是趕緊將此事告訴了袁世凱。

袁世凱聞得呂碧城大興女學一事,

亦是深感佩服,嘆其才德,遂幫呂碧城脫罪。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

袁克文又向父親建議聘請呂碧城出任女官,

“再沒有比她更合適做您的秘書了。”

▲袁克文

呂碧城心想,

如果能做大總統的機要秘書,

必將一展抱負,提高婦女地位。

哪料到袁世凱意欲稱帝,

要將中華民國改成中華帝國,

在大是大非面前,

呂碧城憤然辭職,再未踏入政界。

隨後,呂碧城來到上海從商,

與人合作做起了外貿生意,

因其膽識過人,又多方結交名流,

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成了上海灘名震一時的富商。

這時的呂碧城,

真是活成了當時最耀眼的女人,

集容貌、財富、地位、才華於一身,

上海灘整個兒的繁華,

彷彿都被她一人攥在手中。

“ 

看破世間繁華

皈依佛門守戒茹素

 ”

民國初年,

呂碧城在北京見過天臺宗高僧諦閒,

若有所悟,

這此旅程似乎在她心中埋下了一個小小的種子。

1929年前後,

呂碧城旅居英國倫敦,

友人孫夫人偶然在街頭“撿得印光法師之傳單,及聶雲台君之佛學小冊”,

孫夫人對此不屑一顧:“當這時代,誰還要信這東西!”

但呂碧城立刻說:“我要!”“

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師之教,

每晨持誦彌尊聖號十聲,

即所謂十念法。此為學佛之始。”

呂碧城信佛後,

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

而且大力宣傳動物保護。

1929年,

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

代表中國出席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的會議,

大力提倡素食,“護生戒殺”。

1930年,

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

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此後,

她開始譯述佛經,

編著《觀音聖感錄》、《阿彌陀經譯英》等書,

成了女性中佛經翻譯第一人。

40年代,

她居住在香港潛心研佛,

過上了與世隔絕般的生活。

在看透了花花世界之後,呂碧城寫下最後一首詩:

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

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

20天後,

這個才華萬丈,

一生只為自己內心而活的女子,

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人世……

一個女人最艷麗的光彩,

應該是來自內心的豐沛,

來自自己人生的底蘊,

而不來自某個男人。

在世俗與繁華面前,

呂碧城用一生的燦爛告訴世人,

憑藉自己內心的強大和豐盈,

足以活出精彩的一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