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黑白喵「肥肉橫溢」天天攤趴懶得動!主人替牠「套上阿爸內褲」根本是100%的肥宅!
喵星人的體重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畢竟有橘貓這個“重量級”的選手壓陣。
本來以為在喵界,橘貓的體重是不能撼動的,直到這隻貓的出現.........
說實話,你是不是把主人給吃了
同樣是貓,差距不止一點點
本主對於自己為什麼會長這麼胖好像還一副很吃驚的樣子
平時就癱成一個貓餅在地上
鏟屎官你在貓的肚子裡面還好嗎?
貓球本球無誤了
惆悵.jpg
瞅啥瞅,沒見過胖子嗎
貓太胖了怎麼辦,該怎麼給貓咪減肥?
貓咪的肥胖問題,我想各位貓友都會很頭疼,貓咪不像狗要每天帶出去遛彎,有適當的運動。
貓咪就是除了吃就是睡,活潑點的就玩玩玩具,沉穩點的貓咪就是沒事蹲在那思考貓生,隨著貓咪成年以後體型的肥胖逐漸增加,這讓主人很是苦惱,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如何給貓咪正確的減肥。
一、貓咪肥胖有什麼危害?
別以為貓肥肥胖胖發漲就很可愛,可是貓肥了會影響壽命和健康的哦。
貓胖了之後,容易引發心髒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並發症。
原本它們有15年左右的壽命,得了肥胖症的話可能只活10年左右。
所以太胖的貓就需要控制體重。
二、如何識別家裡的喵星人是否過胖?
1、目測法
當貓四腳著地站著的時候,俯視它的背部。一般正常的貓背部會比盆骨骨骼窄,如果你發現貓的背部比較寬,看不出腰和盆骨骨骼,
只能看到肉,就是俗稱的“水桶腰”,那“喵星人”很有可能是超重了。
這個時候你再從側面看,把手放到它胸口的位置,如果摸不到肋骨,反而摸起來軟綿綿的,有脂肪堆積的感覺。
總的來說發現貓已經無腰,觸摸不到背脊骨、肚腩下垂就基本上可以判斷貓是過胖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懷疑貓過肥,而且貓還有其他不適症狀就要去獸醫檢查,它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心髒病及腹膜炎,所以弄的肥腫難分。】
2、稱重法。
如果家裡有體重計的話,還可以給貓稱一稱重。
一般來說,絕育公貓的體重是5kg,母貓的體重是3~4kg,要是超過這個標準,也很有可能超重。
不過,不同品種的貓體重不一樣,豹貓和布偶貓本身體型就比較大,體重自然也會略高一些。
三、怎麼給胖喵減肥?
1、忌節食療法
如果貓想要減肥,千萬不能用節食療法。
貓餓不得,如果餓上幾頓再吃,很有可能會得脂肪肝,這是會致命的。
2、減少原先的進食量
在最後確定進食計劃之前應先嘗試幾次,選定的進食計劃至少應執行兩週,然後根據效果進一步減少食物。
在減肥階段,寵物肯定會感到飢餓。無論它乞討食物的表情多麼可憐都不要讓步!
這個原則也要向你的家人和鄰居說明,不然你的努力可就白費了。
3、選用低熱量貓糧
有時,減少餵食量即可達到減肥效果,但是這可能導致一些營養成分的相對不足,而且使貓貓經常處於飢餓狀態。
採用低能量貓糧便可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食品的特殊配方可滿足貓咪的飢餓感,同時又限制了卡路裡含量,並可保證其他基本營養成分的足夠攝入量。
4、改吃減肥貓糧:
選用著名品牌的減肥貓糧。因為其更高纖維、增加飽肚感、令貓較少吸收能量,兼備罐頭濕糧、雞肉或者魚肉濕糧,濕糧內的水分令貓肚內膨脹,加強飽感。
5、少吃多餐
貓不必一日三餐。每日分4-6次餵貓。除了讓貓腸胃吸收更好,也可讓貓習慣控制飲食,不會吃不停口。
6、增加覓食難度
嘗試將每日的貓糧放置於家中的矮櫃的頂部、茶幾甚至高一點的地方。
每處放幾粒貓糧,讓貓進食前起碼都有大幅跳動。變相讓貓多運動、增加運動量
7、減食化毛膏及營養膏。
如果貓有進食化毛膏的習慣,要告訴獸醫,讓獸醫決定每日扣起進食貓糧的分量。
因為化毛膏內含糖分,增加熱量。營養膏也一樣。
8、餵一點寵物益生菌
很多貓咪會因為習慣吃很多,而積食、腸胃道道功能紊亂,進而導致消化不良、脂肪堆積,
建議在貓咪飯後餵一包寵大益生源益生菌,一天一包就可以了,裡面含有的多種有益菌,可以很好地幫助貓咪調節腸胃,促進消化。
9、陪貓做運動
例如玩追羽毛、激光燈,讓貓更活躍,或者用逗貓棒逗逗它,或送它一個貓爬架,讓它多做運動燃燒脂肪。
剛開始做5分鐘,一日3-4次,適應後加到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
10、理想減肥速度:
以貓當時體重計算,每月減1%,例如貓重5kg,每月減越50g,一般貓要減法計劃都歷時一年,不能急!因為太急有機會令貓形成脂肪肝。
11 、防止反彈
一旦貓咪達到目標體重後,獸醫會告訴你如何保持理想體重。同時應繼續關注寵物的體重。
不要重蹈覆轍,恢復過量餵養的習慣,而應該根據活動量調整食譜。
不要沉溺於滿足貓咪的乞求,在正餐之間給以加餐或者添補些小食品,只要正餐的熱量足夠就可以了。
貓的肥胖可導致泌尿疾病、糖尿病、肝病,並增加梳理難度,從而導致皮膚疾病。
一般認為動物的體重超過正常理想體重的15%就被認為是超重。
給貓咪減肥刻不容反,希望主人們一定要痛下決心,不要因為怕貓咪餓著看著挺可憐的而放棄減肥。
相關資料來源:http://inews.ifeng.com/yidian/46089732/news.shtml?ch=ref_zbs_ydzx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