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幸福就是簡單自然
老子,叫李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據說他騎一頭青牛西出函穀關,守關小吏看到人才外流大為惋惜,便逼著他寫了《老子》。
《老子》只有5000字,分為81章。
正是因為質樸簡單,一部《老子》可以上至天地宇宙,下至生活瑣碎,把玩、揣摩出無窮道理。
1、知白守黑,以柔克剛
明知有風頭,卻不去搶,明知有便宜,卻不去佔。
只想便宜的,吃的都是大虧。私心雜念過甚,心境就會過狹,就會被私欲牽著鼻子走。而豁達通敞,虛懷若穀,心境就會遼遠,坦坦蕩蕩,天下宇宙,盡收胸臆。
因此,柔弱的反倒可以勝過剛強的。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滴石穿,你看水流在山穀最堅硬的石頭間,卻可以無孔不入,揮灑自如。
明知那飛黃騰達的狀況,卻守著那平實簡單的日子:「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不爭,是老子最重要的人生智慧之一。
這就像在人生的馬拉松中,如果每個人都想在其中拿到好名次,勢必把他人都當作競爭敵手;如果把人生當作一次沒有既定目的的漫游,他人都是風景,豈不更好。
2、正反相生,大音希聲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沒有絕對的好和壞。
正與反相輔相成,互相包含,互相轉化,天地萬物就是這麼永恆變化著的。
因此,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呈現相反的狀態。至剛的大道,卻是最柔弱的。
比如,最緊張的氣氛反倒是大寂靜,「於無聲處聽驚雷」。
最高明的進攻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智慧的言說是拈花一笑……因此,能成大器的,都是隱忍質樸、不張狂不賣弄的。
有智慧的,都不會誇誇其談。
面對難事,就像做簡易的事情;面對大事,從做小事裡求。
好大喜功,指望一蹴而就,一口吃個胖子的,終難成事。
3、不妄分別,簡樸自然
不去求美,就不會有醜。世界本來是不善不惡的,欲望或恐懼讓人對它有了價值判斷,開始追求美、善和精致奢華。但是,無論是對精致、奢侈、金錢,權力,還是對仁義、道德、禮儀、才智、純潔的追求,對幸福都並沒有優先權。
科技、發展與權力給人一時的滿足,卻都不是幸福和自由。
分別越細,就越局限,心胸就越偏執。
本來是為了幸福自由,反倒心為形役,陷入無盡的煩惱痛苦當中。
老子認為,真正的幸福藏在平常自然之心裡,以及對簡單生活的滿足裡。
4、順應自然,不刻意而為
老子認為,沒有甚麼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為」的基礎是不刻意地「為」。
這樣的作為是順乎事件的自然,順乎人性的自然而作為的。刻意地杜絕欲望是不自然的;執著於欲望也是不自然的。
最自然的方式是讓一切自然地發生,欲望來了就來了,去了就去了;濃了就濃了,淡了就淡了,甚麼都可以做,但甚麼都不刻意做。
順乎自然,為所當為,是現代心理治療中森田療法的主要思想來源,用於治療強迫癥和其他神經癥,有很好的效果。
但需要運用此法的治療師本人是精修「水智慧」的人。
5、否定的智慧
真正的智慧是流動的、靈活的,是不能言說的。
和儒家的思想相比,道家崇尚的是否定的智慧。
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有一個社會定位,應該服從於這個社會定位。
老子卻認為,一旦定位,就已經偏離。
打個比喻說,孔子最提倡孝道。父母親情本是人的天性,但當孝順變成一種硬性規定的責任時,做子女的就會把盡孝道變成噱頭,變成做秀,就會有很多做假功夫的行為。
老子認為,當我們要說明一個事物的時候,與其說它是甚麼,不如說它不是甚麼,以避免用僵化的方式給予定位。和很多學說相比,老子的學說更提倡混沌和混沌中的靈活性。他想讓人們在影影綽綽中感悟智慧,而不是昂首挺胸地自以為掌握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