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發展模式:台灣桃米村「社區營造」,年均收入3000萬元

台灣發生“9•21”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11000多人受傷,是台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距震央20多公裡的桃米裡被震出一個“桃米坑”——369戶人家,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成為明星災區。

這場地震,讓桃米裡長久以來傳統農村產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填埋等尷尬一下子暴露於人前,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反思。在災後重建中,桃米在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及小區居民的努力下,以建設“生態桃米村”為方向,不僅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藉此機會徹底“大翻身”。

經過十餘年建設,桃米生態村已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一個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等於一體的鄉土生態建設典範。

桃米村的創意原鄉實驗

1.“生態為本”的價值信仰

——“大家一起來清溪”

桃米村的第一個公共行動是“大家一起來清溪”,以清理坑溪作為重建行動的起跑點。但起初村民們都對此嗤之以鼻:“清溪,清什麼溪?無聊!”

人們質疑、觀望,僅有不多的幾個人肯站出來行動。

這正是要以“大家一起來清溪”作為起跑點的原因,目的就是要挑戰既有觀念,啟發村民自我意識的覺醒,因為解決“人”的問題是一切重建工作的起點。

因經濟衰退而低度開發的桃米,竟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

台灣二十九種蛙類,桃米就擁有二十三種;

台灣一百四十三種蜻蛉類,在桃米就發現四十九種。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面向村民開設了系列生態課程,培養了許多“生態講解員”,介紹青蛙的保育知識。一開始大家不理解、抱怨。但正是通過各種培訓課、培訓班,村民們慢慢轉變觀念、接受新思想。並且正是因為生態培訓課程,才令村民了解到了當地的生態資產和經濟價值,自覺加入到重塑家鄉的隊伍裡。

在桃米生態村,向村民講授各種生態知識是一項重要內容。

2.建立獨有的特色傳播點

—— "青蛙共和國"

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

。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

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區

桃米生態村提煉的新文化符號是“青蛙共和國”。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還有濕地公園,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裡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衛生間也命名為“公蛙”和“母蛙”。

另外,台灣2014年有一部非常重要的3D立體動畫電影,以桃米作為原型,以青蛙家族尋找桃花源過程,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記》。桃米社區的產業從青蛙觀光、生態、旅遊,走向了影視、媒體,產業鏈條將不斷延伸和生長,可見桃米社區非常可觀的未來。

3.“產業為用”核心問題的解決

重建10年,“生態為體,產業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實踐。部分廢耕使桃米社區物種多了50倍,遊客們可以3月份來桃米看青蛙,4月份看螢火蟲,5月份看油桐花,6月份欣賞獨角仙,8、9月份暑假期間,桃米還是小朋友們的生態課堂,白天在濕地看水生動植物,夜間抓蛙看蛇……

4.重塑社區精神

—— 

"紙教堂"

“紙教堂”是桃米村社區重建中的一個關鍵性項目。它是台灣第一座紙建築,也是第一座來自海外的建築,靈感來自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貝爾尼尼。它由一個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的臨時性教堂加以引進昇華,落戶於桃米村。

這個教堂既像徵桃米村要遞接日本神阪大地震後鷹取社區重建堅貞而博愛的精神信仰,又是一個在村中體現社區精神和生態文明信仰的詮釋中心,及開展其他重要活動的社區生活中心。

圍繞紙教堂,還設立了生態村的生態文化見學園區。當地村民與遊客在此除了觀景,參與活動,還可以交流、購物與食宿——這其實就是個經過昇華的整個生態村的社區中心和遊客中心。

一流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桃米文化,吸引著城裡人到這裡觀光、度假、休閒。週末和節假日,

桃米生態村日接待遊客達到1500人,平時每天接待遊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僅門票收入就有200多萬元人民幣

桃米村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

生態農業是一種令人敬佩的行業

生態產業已經成為桃米生態村的主要產業,村裡五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經營生態產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為生態旅遊的帶動而升值。現在,桃米村還向外輸出自己的生態產業和生態文化,幫助別的地方發展生態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生態產業每年可為這個1200多人口的村莊帶來3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村民作為土地的擁有者、房屋的擁有者,農業的勞動者、鄉村的建設者、文化的活化者、鄉村智慧的經驗者,必須參與到鄉村旅遊的發展中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勞動、經驗,是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未來新型旅遊社區中,他們可以成為農家樂經營者、鄉村文化表演者、商業與文化服務者,通過多途徑實現安居、宜遊、樂業。

“桃米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農業其實是一種令人敬佩的行業,會讓人覺得農村是一個很好的生活地帶,最重要的是,現在這成為一件有尊嚴和有價值的事情。”

桃米的成功,就是因為擁有一群願意改變的村民。

桃米人笑言,其實政府、社會組織、大學教授等所有人都在把桃米當“小白鼠”——創造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鄉村生活創意產業,在台灣實驗一種生態、悠閒、慢拍的生活方式。幸運的是,市場認可了這場實驗!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