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人生:角度→高度,態度→深度
在《大思想的神奇》一書中,大衛·舒爾茨說道,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在決定成功的因素中,智力、精力和體力都在其次,最核心的還是思想。
生活中,工作上,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很努力,也上進,但是總是沒能得到等同付出的價值回報,於是困惑:為什麼我們也在努力奮進,但是最終走著走著就和別人產生了鴻溝差距?
也許,你泯然眾人的原因,並非只是受到天賦和出身的限制,很多時候,你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你人生走向的關鍵。
成功思想設定成功思維,失敗思想則導致失敗思維。“我能行!我可以!”當你感到挫敗的時候,你用這些短語口號激勵自己,往往就能得到“絕望救贖”的力量;一味地選擇躲避,反復強調“我不行了。我真的已經盡力了。”那麼,你的力也就止到於此,此路不通!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公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能力和熱情,取值區間為0—100。思維方式取值範圍則為-100—100。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維會決定他的一生。想要你的人生有結果,光有熱情和能力是不夠的,如果你的思維方式犯了方向性錯誤,你的人生必然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這樣的思維誤區:本來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可慢慢地在實施過程中卻忘記了目標本身,而糾結於實現目標路上的困難和障礙,這樣就束縛住自己的思維格局,還能否達到初始目標,就很難說了。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旅遊。在火車上,朋友泡了一碗方便麵,為了能蓋上方便麵加速麵餅的融化,她用筷子從方便麵塑料紙蓋上插到盒子裡,但是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我拿了一袋小餅乾放了上去,說:“你只是想蓋上它,不一定非要用筷子啊。”
因為你糾纏在這實現目標的困難上,所以你就忘記了:能實現這個目標不一定只有這一個方法,換個思維來試試,只要以實現目標為標準,手段是為目標而生的。
思維決定一切,從角度到高度,從態度到深度。
下面就給各位簡單地介紹下4個經典思維,值得一看:
司馬光思維
打破,才能得到生機,這就是司馬光思維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舊思維的桎梏,新思路才會見光明。
拿破崙思維
所謂拿破崙思維,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擾,在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世界,用自己方法去解決問題。
哥倫布思維
想了就要幹———這才是哥倫布思維的可貴之處。你的成功,往往就是在眾人認為不可能地方闖出來,堅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眼光限制,你才能有發現“新大陸”的機會。
奧卡姆思維
奧卡姆思維,就是捨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這種思維的可貴之處,是因為它直戳現實中的這麼一種病態,今天的人們,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而喜歡將事情往復雜處瞎鼓搗。
智商和學歷,對你的發展會有影響,但是決定人的一生,關鍵還是思維。轉變思維,這個看起來不難的事情,卻難到了很多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