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為何累如牛,家長缺位、工作錯位、自己無位
一位女幼師剛生了兒子5個多月,但為了班內的32名孩子,處於休假期的她毅然去上了班。
她說:“每天我和同事們就像連軸轉的機器那樣忙碌不堪:布置環境、制作教具、書寫文案、哄孩子不哭鬧、給孩子擦屎把尿……“
她說:”我根本沒有半刻空閒將漲疼的奶擠出,更別說提前下班去哺乳兒子了。“
她說:”當孩子們喊著我‘媽媽’時,我既幸福又愧疚。幸福的是我有這麼多寶貝們,愧疚的是我竟不能抽身去哺育嗷嗷待哺的兒子。”
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幼師如此不堪忙碌與疲憊、如此辛苦與艱難……究其主要原因有三:家長缺位、行政越位、自己無位。
家長缺位
前一陣子,小編應邀給幼師們做講座。在交流家園問題時,
最讓幼師頭疼的是家長不配合,在家園一致教育孩子上嚴重缺位。
當幼兒園向家長開放活動或者召開家長會時,幼師會遇到:
“抱歉啊,老師,我今天老同學聚會,不能參加幼兒園的開放活動了。”
“不好意思,老師,我有個領導要招待,今天的家長會我得缺席了...”
當幼兒園需要家長准備孩子活動材料或其他物品時,幼師會遇到:
“哎呀,老師,我昨天太忙了,忘記給娃准備材料了,你看能不能幫娃……”
或許家長真的工作太繁忙、真的有事走不開……以致無暇去幼兒園。但有的家長實際上是可以抽身前去的,甚至寧肯無聊地看電視、逛購物網站……也不願去幼兒園。
家長不知道的是,由於你的缺席,你錯失了感知孩子在園情況、轉化教育觀念、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機會,而且還深深地傷害了孩子。
有一次,我去參加兒子班級的教學開放活動。在教師上課期間,我悄悄地溜回了單位。接兒子時,兒子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你中途怎麼走了,我找不到你,很不舒服……”
再後來,每次去參加兒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兒子都反復叮囑我,不許我提前開溜,活動開始後兒子不時地偷看我,生怕我再次溜之大吉。
想想也是,當我開溜後,兒子就沒有了我的陪伴,而其他小朋友卻有爸爸或媽媽陪伴著一起參加活動。這就給兒子造成了一種極大的心理落差,會讓他產生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
幼兒園對家長開放活動或者組織家長會,旨在與家長互動和對話,增進彼此的理解與信任,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教育行為規范》中規定:“家長要和學校、社區密切聯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孩子的發展需要家園共育,家長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說:
幼師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你卻帶著孩子闖紅燈;
幼師告訴孩子要講誠信、說話算數,你哄騙孩子的諾言卻不肯兌現;
幼師告訴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孩子在家不遵守你也聽之任之……
如此矛盾的兩種行為,同時施加在孩子身上,這樣的教育若能成功,則真是見了神了。
親愛的家長,請記住:
“一個人在18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佔比超過60%,學校教育佔30%,還有10%的影響來自社會教育。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
工作錯位
一位做副園長的朋友說:她和老師們為了迎接督導評估檢查,衣不解帶地忙了二個多月:幼兒園所有的工作都惟督導評估馬首為瞻,僅僅文字材料就准備了85個文件夾,每個文件裡又包含了數十上百的子文件。如場地園舍、崗位工作職責、制度考核等不一而足。
在85個文件夾裡,就包含了幼師需要提供的各種文案工作:日計劃、周計劃、教學方案、教育筆記、教學案例、觀察筆記、幼兒成長檔案、專題論文、活動記錄、學期總結、學期計劃、家園聯系手冊等多如牛毛。
除此外,為了迎接評估,幼兒園需要重新布置環境、投放區域材料、制作玩教具等以期在評估中獲得更好的效果。
迎督導評估只是幼兒園眾多檢查中的一項。幼兒園猶如一塊“唐僧肉”,誰都可以管,誰都想咬一口,行政干預太多太盛,人事局、教育局、衛生局、安監局、紀委等部門都是幼兒園的“婆婆”。幼兒園那個也得罪不起,必須根據它們各自的要求遞交各種檢查材料。
沒完沒了的檢查,讓幼師們疲於應對。
幼師要做各種各樣的節慶活動、要辦親子運動會、要上公開課、要參加花樣百出的比賽與考核、要迎接紛至沓來的培訓與學習……
無休無止的活動,讓幼師們分身乏術。
其實,幼師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管理和保護孩子,是和孩子在一起游戲、學習、生活……而不是被逼迫著做與孩子無關的事。
這種工作上的錯位,讓幼師不堪重負。正如一位幼師所說的那樣:“求求你們了,別再折騰我了,我只想不被打擾地和孩子在一起。”
親愛的你們啊:
聽到幼師們的吶喊了嗎?請不要以各種名義去干擾幼師的正常工作。對你來說,一句簡單的行政命令,對幼師來說就是晴天霹靂,需要付出百倍的精力來應付。
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就請你們高抬貴手吧,讓幼師安安靜靜、幸福快樂地工作吧!
自己無位
如果說誰的地位最差,小編認為當屬幼師。收入往往決定地位,幼師的收入普遍在三四千,落後一點的地區也就兩三千。
小編老婆曾在南京某幼兒園工作過一段時間。那年
回鄆城老家過節,鄰居問我老婆收入時,我虛榮心作祟:“四五千吧!”孰料,鄰居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四五千啊,我壘了半年樓,掙了五六萬。”其實,我老婆當時的收入不到3000元。
收入低點,幼師們尚能為了孩子堅持,但幼師們常常被不分青紅皂白地侮辱、謾罵甚至毆打。
下面這段話源自《幼兒園正在禍害我們的孩子》一文,該教授恬不知恥地以惡毒的語言來博取眼球,以語言暴力來抹黑幼師群體。
幼兒園是孩子習慣、行為、性格等養成的關鍵時期,是孩子人生接力棒中最早、最重要的一環。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被記者問道:“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
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回答道:“在幼兒園。”
他如數家珍地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幼師除了培養孩子的習慣、行為和性格外,還要教孩子語言、美術、科學、數學、體育等領域的知識。但他們不像中小學那樣傳授知識,而是通過游戲或其他有趣的活動來貫穿這些知識,引導孩子對它們產生興趣,愛上它們。
對孩子付出如此之多的幼師有時卻不被家長所理解,對幼師管教自己的孩子橫加指責甚至動之以粗。
有個孩子回家喊耳朵疼,媽媽問:是不是田老師打的。恰好這個孩子因淘氣被田老師批評而不服氣,於是便說是田老師打的。媽媽第二天一大早就沖到孩子班級內,當著數十個孩子的面對田老師拳打腳踢,還口吐污言穢語。經查,該孩子是中耳發炎所致。
試想,如果幼師有著崇高的地位,那家長豈敢如此野蠻無理!
試想,如果幼師有權有勢,那家長怎敢如此氣焰囂張!